聯合報比中國塑膠奶粉還要毒,謊言被三立新聞戳破謊言被三立新聞戳破還是臉部紅氣不喘
的繼續騙,現在開始編塑膠粉是奶粉中不可避免的
================================================
肥皂箱特區》零容忍…台灣人的精神勝利
【聯合報╱梁文傑/台灣新社會智庫副總幹事(北縣永和)】
怎麼說合理?首先要清楚的是,從一九三○年代被發明以來,三聚氰胺就被普遍用在殺蟲劑、合成樹脂、塑膠產品中,且經常伴隨食品的容器和包裝進入食物鏈。
正因為三聚氰胺普遍存在於食物中,歐盟遂於一九八六年把三聚氰胺的「每日可忍受攝取量」(TDI)定在人體每一公斤體重,每天可以忍受零點五毫克的三聚氰胺。也就是說,如果是一個體重六十公斤的成人,只要每天攝取不超過卅毫克,就不致對健康發生危害。美國的標準比較低,把TDI定在零點六三毫克。紐西蘭的標準更低,把TDI定為五毫克。但不管標準是高是低,都表示三聚氰胺並不是吃了就會死的毒藥,而是像生活中大多數的化學物品一樣,都有一個人體可以忍受的範圍。
按照這個標準,那麼二點五ppm不能算把關不嚴。簡單換算一下,如果某種餅乾或巧克力的三聚氰胺含量是二點五ppm,那麼一個六十公斤的成人一天得吃下十二公斤才算不安全。對於一個廿公斤的兒童來說,一天也要吃下四公斤才會發生危險。
目前在中國檢測出的腎結石兒童之所以致病,是因為長期服用三聚氰胺平均含量廿九ppm,最高含量甚至達到二五六三ppm的奶粉。所以香港在九月廿三日以二點五ppm為檢測標準,歐盟也從九月廿六日起,以二點五ppm做為海關檢測和銷毀標準。
而之所以把數值定在二點五ppm,是因為根據歐盟的資料,市售包裝咖啡、柳橙汁、酵母乳和檸檬汁的平均三聚氰胺含量是○點五四、○點七二、一點四二和二點二ppm。低於二點五ppm,其實都算是「正常」。歐盟食品安全局顯然認為這個標準已非常嚴格,可以「確保一個高安全範圍」。
衛生署現在被罵怕了,不再談二點五ppm,而採用「驗出,就下架」的高標準。但這個標準若真要嚴格執行,我們生活中大部分食品恐怕都得禁止販售。衛生署會怎麼做?當然是對檢測結果秘而不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到頭來,「零容忍」依然是一個自欺欺人的口號,而台灣人還是可以用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號稱自己的衛生安全標準比歐盟還嚴格。
2008/10/02 聯合報
====================================
怪哉,怎麼中國政府拼命驗就是驗不出外國奶粉中也含有這些
"不可避免"
的塑膠粉??
聯合報編的什麼歐盟容許2.5PPM塑膠粉,哪怎麼這些外國奶粉都是0PPM
根本驗不出來??
==================================
毒奶粉/自打巴掌?大陸質總局抽檢進口乳製品 全數合格
(2008/09/26 14:31)
中國第一個踢爆三鹿奶粉有毒的記者簡光洲,發現三鹿這樣大的企業沒有責任感,加上媒體的社會良心失落,讓他沒有因為搶得獨家而興奮,反而有諸多悲傷。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國產乳製品幾乎全被驗出含有三聚氰胺,讓大陸顏面盡失。或許是想扳回一城,大陸國家質檢總局突然出手全面抽驗進口乳製品,但尷尬的是世界各國進口到大陸的282項產品通通安全過關,網友反諷:果然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不管廠牌多大、名聲多響亮,三鹿、伊利、蒙牛都逃不過三聚氰胺的毒害,made in China變成「有毒」的代名詞,不甘心國產貨如此不爭氣,大陸國家質檢總局反抽查外國進口乳製品,不過282項商品全數合格,反而證明外國乳製品確實比較安全,不少網友諷是因為「國外的月亮比較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