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copland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7
文章: 0
小弟粗淺見解。
諸行無常:萬事萬物都是變動不居的,都會經歷成、住、壞、空階段。
諸法無我:萬事萬物沒有獨立而存、自我不變的個性。是依因緣而生,是依他而生,故無自性,故說「諸法」「無我」(沒有自己的個性、無自性)。

無我:
「我」可分為物質面和精神面。
物質面:隨時變動,細胞隨時生生死死,前一刻和後一刻不同,小孩時和大人時不同。所以無恆常、獨立不變的「自性」。
精神面:依唯識而言,分為眼、耳、鼻、舌、身、意、末那(我執)、阿賴耶(藏)識。藏識動,就會分別人、我,就有我執出現(第七識出現)。執有「我」後,就會思考分別明暗、美醜、高下、長短…….,就有「第六意識」出現。
執有我後,會伴隨不信、懈怠、放逸、昏沈、掉舉、失正受、不正知、散亂等大隨煩惱以及貪、癡、見、慢等根本煩惱出現。
佛法就是要解決這些煩惱,消融這些煩惱,所以認為根本是在「有我」。所以會立「無我」。
至於前六識,都是依第七識而生,自然是「無我」。

佛教是心物一元論,真空可以生妙有,這和笛卡兒的心物二元論不同。但那又是另一大論題了。

有些宗教要修至「梵我合一」,這類似「空無邊處定」或「識無邊處定」,仍然執有恆常不變的「空」。其實,還有微細相的「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定」以及「滅盡定」。不過,即使到這個地步,釋迦牟尼仍然「知非即捨」,仍然回來教育眾生。
舊 2008-10-01, 11:30 PM #3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opland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