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經濟是1989年開始的,起因於期待通過資產價值上升而獲得利潤的手法,隨著資產價格的上升會越來越難以奏效。當資產價格最終停留在高水平時,最終的資產持有者將無法獲得收益。但可怕的不僅如此,一旦資產價格回落到之前的水平,那麼資產持有者將承受與其所有前手所獲得的利潤相當的虧損。因此,缺乏持續性的資產價格逐漸進入平穩狀態。
另一方面,對於推崇一戶一屋的日本都市來說,地價上升帶來了嚴重的住宅不足問題。對於居住在大城市中心的普通勞動者,根本無法承擔高額的地租和房租,只能被迫遷往郊區。當時這種狀況導致了人們早買早賺的心理,進一步刺激了地價上升。
當時地價帶來的住宅問題,也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關注。之後政府採取平抑地價的政策,對金融機構也施加了壓力。
泡沫破裂
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迎來了最高峰。當時日本各項經濟指標達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於資產價格上升無法得到實業的支撐,所謂泡沫經濟開始走下坡路。
一旦投機者喪失了投機慾望,土地和股票價格將下降,因此反而導致帐面資本虧損,由於許多企業和投機者之前將上升的帐面資本考慮在內而進行了過大的投資,從而帶來大量負債。隨著中央政府金融緩和政策的結束,日本國內資產價格的維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發布《關於控制土地相關融資的規定》,對土地金融進行總量控制,這一人為的急剎車導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經濟加速下落,並導致支撐日本經濟核心的長期信用體系陷入崩潰。此後,日本銀行也採取金融緊縮的政策,進一步導致了泡沫的破裂。
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股價達到最高點38915日元87錢,此後開始下跌,土地價格也在1991年左右開始下跌,泡沫經濟開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經平均股價跌破2萬日元,僅達到1989年最高點的一半,8月,進一步下跌到1萬4000日元左右。大量帐面資產在短短的一兩年間化為烏有。
由於土地價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擔保的貸款也出現了極大風險。當時日本各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紛紛暴露,對日本金融造成了嚴重打擊。
其他影響
進入21世紀,中國大陸的房地產持續走熱,上海、北京等地市中心的商品、房屋價格,甚至接近已開發國家的價格水平,因此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許多學者認為這是一輪新的泡沫經濟。
--------------------
設這樣的標題用意一方面是認為台灣幾乎都是走日本的模式, 所以日本出現什麼問題,幾年後台灣也同樣出現。上次98金融風暴,台灣也跌很兇,但靠著大陸熱與新興市場投資,活了回來,但現在2008還可以像98年一樣是一波的終點也是一波的起點嗎?還是如89年不過是江入汪洋是終點。歡迎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