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Member
|
引用:
作者Es4241
大家可能都小看了登月的難度
就舉登月小艇脫離月球而言
先不論燃料體積與重量
要幾個噴嘴噴出氣體,穩定的讓小艇上升
就要很精密的控制液態火箭噴嘴的燃料供量與分配
否則輕則方向失誤,重則翻滾打轉
這些要配合小艇上陀螺儀等精密量具,以及及時的的噴嘴噴量控制
因此感測儀器,運算電腦,與控制器都要相當水準
|
1974年主動導引的鳳凰飛彈就已經服役了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4&variant=zh-tw
1960年服役的北極星飛彈就可以有 射程1200浬慣性導引誤差半徑1500碼 的實力 http://www2.cna.edu.tw/961213/month...22-4/22-4-9.htm
而當時的計算機能力如何呢?
APPLE II 1977年開始發售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I&variant=zh-tw
你可能需要重新估計一下所謂的"精密"到底是要多強的運算能力..
或是說你該研究一下..類似電子鍋或冷氣溫度控制這種RealTime system 所需求的是什麼?
引用:
作者Es4241
但登月小艇才多大?
需要載兩個人,外加登月車,氧氣,燃料,電池,液態火箭,其他月球觀察儀器,
還要有密封裝置,保持太空人氣壓,還要防止無大氣阻擋陽光直射的升溫與紫外線.
實在沒有什麼空間與重量留給這些感測儀器,電腦與控制器.
以現在的科技,都很拼了.
|
登月車跟觀測儀器是不帶回來的..
氧氣也會維持一個很低的量..夠上繞月軌道進行接合就好..
另外根據 wiki 的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1&variant=zh-tw
上升推進器只有一個..
基本上上升段是跟衝天炮一樣發射上去的..
姿態控制及接合可能就靠成員卯起來負責了..
畢竟他們上太空前都是幹飛行員的..
引用:
作者Es4241
想像現在桌上型電腦的運算實力,當年可是要幾個房間大的電腦才做的到.
而現在桌上型電腦,就足夠應付複雜的登月任務需求了嗎?
以現在軟硬體技術水準,都還要狠狠下一翻苦功開發吧.
但當時卻短短幾年,就同步幹完了所有研發?
|
軟工沒大問題..會死人的是硬體..
因為現在這些精緻的"奈米"級cpu..再宇宙中被宇宙射線打個兩下就掛了..
反而不如粗勇的前輩們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