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sh238
我們可以從許多面向去看待同一件事,但不可以偏蓋全,當大家都選擇不原諒並必須給予制裁的時候,有人選擇了原諒,我們可以研究其動機,並和其他想法做比較,但不能以其為引述來強調其實被原諒才是真正的主流。
死刑犯值不值得被原諒,導演吳秀菁的回答:『他會選擇寬恕,因為他並不是受害人家屬,對他來講並沒有傷痛』,這才是真正的問題點,沒體驗過那種痛,何來的"感同身受"?何來的"資格"談原諒?
|
導演似乎沒有主張原諒湯銘雄是主流�***中提到了其他家屬都不原諒他不是嗎?各位看到的是e的個人感想,不宜直接以偏概全套到導演身上。
導演吳秀菁會選擇寬恕,因為「他並不是受害人家屬,對他來講並沒有傷痛」(強調了數次),也說明了她知道受害人家屬的心境,不然她應該會回答:「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寬恕湯」。
我不認為導演主張「被原諒才是真正的主流」,而是她自己的理想。
同樣的,認為導演「扭曲了其他15個被害者家庭(乃至其他案子的被害者家屬)的意志與想法」的也是e的觀影感想。
如果各位沒有看過這部紀錄片就根據自己(或繼承自他人)的立場進行批評,是否也是單方面的扭曲了導演的意志與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