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cqlin25
我幾年前在上海時,碰巧就在一個聚會中討論過這個問題
我的"好"朋友是海龜的,高中就送出國了
不知道為什麼,她的朋友大部分不是海龜就是外國人(所以聚會裡英文滿天飛)
在台灣除非很熟的同學,否則大家很少討論薪水的,頂多也大概一個等級
可是面對這群第一次見到的人,就被逼著與他們討論台北上海的薪資問題
除非大家都在唬爛,在場的人第一份薪水大部分是五千到八千RMB
老實說當場我很震驚,因為我沒料到會這麼高
回去之後我就很想知道我那些大陸同事的薪水
在我的旁敲側擊之下,雖然沒有明講,但我大概估計本公司沒出過國但知名大學畢業生應該也有三四千,國外回來的碩士應該有五六千以上
以彼上駟對下駟,我們很有得一拼
但可怕的是他們上駟的人口搞不好比我們下駟還多
不過城鄉差距真的很大
洗腳妹就跟我抱怨說他在家鄉的薪水只有六百一個月,所以才到上海來
|
上海我不暸解,但北京我很熟,在這種大城市,海龜起薪五千到八千很正常,少于這個數目誰還願意回國呢?呆在國外打打工掙得還比較多。
你們覺得這個數目高,其實在北京生活起來并不輕鬆,三圜以內小小一間公寓的月租就是兩三千人民幣,要是工作忙常吃外賣,月薪五六千的人只是“月光族”罷了。
象我在國外有點工作經驗的,如果有北京上海的機搆要聘我,月薪低于一萬人民幣我是不會去的,而且我并沒多要,只是針對消費水平而言。
誠然,很多民工、打工妹每月只掙一兩千人民幣,但還是能呆在北京,盡管吃得差、住得差,因為他們在傢鄉生長的條件很差,不會有落差感。大陸所以有“城市象歐洲,農村象非洲”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