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cc0905
這還是一樣把因果關係搞錯了..
您自己也指出原因,
假如廠商擺爛和使用者經費/認知不足,造成以為單靠正確的iccprofile就能解決所有的色彩問題,
印刷品出來色彩問題依舊是無解的。
|
看來你是根本沒有看我貼的link. 裡面正好就有提作者怎麼讓輸出(而且也是沖印行)的結果接近螢幕上看到的東西. 這個就是解決你說的"印刷品出來色彩問題依舊是無解的".
所以我想你是認知不足的那種沒有錯. 否則連"色空間越小越準"這種莫名奇怪的荒謬結果都講得出來, 正確的icc profile怎麼來的? 就是像文章中lukelo兄一樣從輸出品直接測量得到.
我想你甚至沒有在多螢幕環境使用校色器的經驗(也許也根本沒用過...), 所以也會講出"怎麼去校正成PCDVD使用者眼前的螢幕"這種笑話..
你如果有試過在"不同螢幕上"拿"不同校色器去量測", 卻可以得到接近的結果, 這才是校正的精神, 事實上廠商在東西出廠前會做一次校正,
只是大部分廠商這點都做得很爛, 少數像是Eizo, 三菱, NEC, LaCie這些廠商的螢幕出廠就有先做個別校正, 就可以得到更接近的結果.
照你的理論的話這些廠商做這些事情做啥?
不是拿一個"正確(校正過的螢幕)" 去對照一個"不正確(沒校正)"的螢幕, 然後說怎麼不一樣, 校正真沒用..
我住家, NB, 工作處, 親人的電腦, 總共大概是6顆螢幕, 除了NB的panel天生色域太窄, 窄到某些顏色已經沒辦法mapping到而差異稍大之外, 校正後可以說是蠻接近的..
我有用Huey, 也有用i1 Display 2, 目前沒有輸出的需求所以沒有使用可以測量輸出設備的產品像是i1 photo等等, 但是至少校正過後同樣的圖檔放到這幾台機器上看是遠比校正前接近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