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comipa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1
文章: 557
引用:
作者pcc0905
我的眼睛當然沒有比儀器準、前述的觀念是指要從輸出成品的對像來校色,例如要給印刷廠的案子、先拿她輸出的色卡。

校色器只能達到一個「普遍質」、輸出介面的不可預料性還是需要「人工校正」。既然都需要校2次,那校色器重要性便顯降低。

您剛好把我敘述,事情的前因後果都搞錯了...


這還是一樣把因果關係搞錯了..
事實上以windows桌面環境來說, 在顯示器端校色器幫你做的事情不多, 主要是load進量出來的LUT, 讓你的gamma curve跟色溫準確而已, 這只是先決條件.

再來應該要能取得輸出裝置的profile, 然後在支援color management的程式裡面做輸出, 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 真正的color space conversion在這時候才會發生作用.

所以其實是"沒有取得輸出裝置的正確profile"造成你要用眼睛去對, 這件事其實比較高階的校色器還是可以做.

結論是"因為你無法取得輸出裝置的正確 profile, 又沒有能夠有適當的儀器去測量取得輸出的profile", 造成你認為"阿, 校色器有屁用印出來又不一樣". 因為在整個流程中你可能只做了一半, 就是把顯示設備校正到一些常用的標準色空間而已.

準確的校色在越嚴謹的工作上應該是更需要才對, 而不是重要性降低. 那是因為輸出的廠商擺爛和使用者經費/認知不足所以才沒有去取得輸出裝置的正確profile.

建議參考: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05191

如果你真的需要一個對於色彩要求嚴謹的工作環境, 那你更需要做好色彩校正才對.
舊 2008-08-20, 10:46 AM #4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omipa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