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jsmithjp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3
文章: 488
引用:
作者誠實豆沙包
世界上最笨的詐騙集團決定尋找下手目標

1.針對有使用網路的人員>>>>>去掉三分之二

2.針對有使用網路拍賣的>>>>>去掉二分之一

3.針對非職業網拍的賣家>>>>>去掉十分之七

4.必須先下標匯款給對方得到姓名地址電話

請問這樣結果找到頭戴面紗低調保密到不行的詐騙對象的機會有多低?

行騙成功的機率跟7-80歲沒使用網路的阿公阿嬤比較起來低多少?


社會上不知多少名單公司,每天都有幾千萬筆的個資在交易,

不要低調保密過頭了吧............


您說的邏輯上都對
但這個並不是單純的機率問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
使用電腦會中毒會中木馬的人通常都不會只中一次
也就是說小心的人通常處處小心
粗線條的人處處粗線條

若以龜毛的思維
賣方若把名字透漏給買家
有可能會因此知道賣家個資而出狀況的人有
1.買家 2.銀行行員 3.銀行主管 4.撿到那張有名字找條的路人 5.傳送名字媒介的系統管理員 (例如EMAIL ACCOUNT的網管 或是收FAX的收發) ...
N. 上述這些人身邊不小心看到的人
中間真的每一環都那麼值得信任與在掌握之中嗎?
若以聳動的爆料方式說明就是
"讓買家知道賣家的姓名,個資外洩機會會多N倍"
小心的人當然會覺得可怕

有些洩漏個資的管道是無形的
因此很難避免
但至少出事後很多資訊你是可以查到來源 甚至是有被法律規範的
若真出事比較找的到源頭

若一個人有機會在網路上賣50樣東西給不同買家
且真的個資由此一網路交易過程洩漏
相信就不太容易找到那個源頭了

此外我同時也相信這種小心人也是那種不會隨意遞名片,辦信用卡,填問卷...的人

小弟想表達得是
世上每種人都有
每個人要怎麼小心是個人的選擇
或許他們日常生活上的不便就已經是他們格外小心的代價
只是與"一般人"有些不同罷了
但絕不表示他們有"錯"
用對與錯的二分法來判斷這些人的動機
甚至還引申出對這個人是好人或壞人的判斷
也許太沉重了些
     
      
舊 2008-08-13, 06:49 PM #6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smithjp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