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youmamaa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05
文章: 1
轉貼venus
最近聽到一位很成功的學長說了一段很發人深省的故事…

學長是國立大學的學生,學歷還不錯,而且從大三便開始創業了。有一次他和他的下屬拜訪他們的客戶(以下簡稱A小姐)。A小姐本身出社會兩年,他們聊了一會兒,卻發現她每個月的收入竟高達四十幾萬元!(註:她從事的是證券營業員,是正當職業唷~XD) 學長和他的下屬當下還真是有些尷尬,因為他們一個是中正學士,一個是清大碩士,學歷愈高反而收入愈低…學長請教她成功的秘訣,她簡單回答說:「嗯!大概是因為我是逢甲土木系吧!」天呀!本來以為聽到的會是積極、熱忱或目標設立這些條件,但竟然聽到她成功的秘訣竟只是因為「她的學歷」,害的那位清大碩士當場傻眼!

A小姐這時又進一步解釋:「因為逢甲是個爛學校 (注意...此句非生命の藝術家的言論...請不要找我理論...囧),出去後沒什麼人要我這學歷;我又是女生,土木系出來總不能叫我去拌混凝土吧!」這是她的第二份工作,她的第一份工作月收入也高達三十幾萬,全公司沒有人比她高,所以她遇到了「瓶頸」!聽說證券業有辦法讓她收入更高才轉入這行業。解釋完後,那位小姐丟了一句很酷的話:「還好!我不是台大的!」

這下換我尷尬了…(XD)不過仔細想一想,這句話確實很有意思。曾聽一位學弟轉述一個台大政治系教授所說的話:「台灣的大學,學歷愈高只是培養出更大隻的『奴隸』罷了!」為什麼現代的社會會出現高學歷高失業的現象?除了學歷門檻降低,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不懂居安思危!不是說所有人都是如此,事實上我有認識不少高學歷的人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標,懂得為將來努力打拼。很可惜的是…這個比率確實不高。以前每當聽別人說學歷愈高身段愈放不下時,我都覺得很不服氣,不過…最近看到很多高學歷者的態度,確實不得不承認。高學歷者放不下身段未必和「態度或個性」直接相關,有時候是因為「社會的期望」所造成。

台大法律系唸出來要幹嘛?考律師或司法官考試。台大會計系出來要幹嘛?考會計師。台大醫學系出來要幹嘛?當醫生。為什麼?因為社會的期望,所以大部分高中生依父母期望、社會價值決定自己進入的科系;進入自己的科系後,除了父母期望、社會價值,又加進了教授的觀念。為人父母或師長的立意本為良善,但在這樣眾人期望下成長的小孩,若不懂的獨立思考,想好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並規劃自己的未來,很容易人云亦云或者見風轉舵。
為什麼A小姐會說幸好自己不是台大的學生?是酸葡萄心態嗎?我並不這麼認為。高學歷當然沒什麼不好,相反的,資質與資源比一般人多更多。然而就是因為有著個光環保護著,有些人遇到可以讓自己過更好的機會時,反而不敢下定決心了。因為這條路可能有太多挫折要面對,這挫折可能包括:這條路不是父母所期望的,不是教授所贊同的,不是社會價值觀認為「高學歷應該做的事情」!但什麼叫做「高學歷應該做的事情」?我聽過一些認識的臺大醫學系的人抱怨,抱怨當初進台大醫學系是父母的意思,因為傳統觀念醫生賺比較多錢,未來生活過的很好,但時代在變,因為健保制度的關係,醫生沒有以前這麼賺,而且生活品質其實也沒有這麼好。那怎麼辦?大部分的人只好硬著頭皮唸下去,因為他們不能(其實是不敢)放棄。

社會強調的絕對是能力優於學歷,想要賺大錢或成功,光是IQ高沒有用。富爸爸窮爸爸作者曾說過:決定將來是否達到財富自由的關鍵在於財商(FQ),而財商是由智商(IQ)和情商(EQ)構成的。所以高學歷者絕不能帳是自己的高智商而掉以輕心,因為高智商不是成功的保證;低學歷者更不可以鬆懈,因為客觀條件不如人,更得加把淨提升自己的其他條件才行。
最後我想以學長的話做個總結:「你所花的時間和心力究竟是用在填平凹地?或者用在蓋建築物?如果你的時間都是用在填補凹地,將來回首過去,你會發現就算凹洞都填平了,你也只是平地而已,因為你沒有任何建設!」時間花在哪,成就就在哪。高學歷者倘不努力,也許十年後、二十年後會發現為何其他學歷不如己的人成就比自己高;低學歷者若肯在原本平地的地方持續建設,總有一天成就會超越高學歷者
舊 2008-07-31, 10:30 PM #38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youmamaa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