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jjhuang.tw
*停權中*
 
jjhuang.t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138
這吵的.
屬於都市計畫層級的東西了..
我覺得台灣都市景觀不好,原因是人口數量的發展的錯估.
.
30年前,兩個恰恰好,一個不嫌少.
顯示那時的人口暴增.所以都市是朝足夠的居住空間那個方向規劃.
那時的勞力結構,家庭即工廠,所以開放屋頂搭建.,
勞工階級嘛,只求有空間就可以了,不要求舒適.也不要求美觀.
還有後來開放山坡地當做建地.
.
現在少子化,台灣的勞力結構也朝高等的技術發展,
而高收入當然開始要求居住環境,所以很多老房子都是空的...
我想台灣的人口數量及質量如此劇烈變化,誰都沒料到.
.
我覺得應該把現在已經建房子的地方,改建增高,開放多一點的綠地,
不要再開發新市鎮的,山坡地也保留做水土保持.
.
就算現在如此規劃,恐怕也要到下下一代才能看到成果.
途中會不會在有變化都很難說.
.
都市計畫這一行很屌.
如果把中永和都市拓寬,劃定一條都市計畫線.規定以後興建房子都要退到這條線以後.
可是一個都市計畫人員年輕時劃定這條線,到他退休時這條線才會真正在都市中看出來
以現在的首長民選制,誰都不趕去幹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
等市民真正覺得這樣退縮建築好,恐怕都要等到市長寫回憶錄了.
.
以深圳跟台北比並不恰當,深圳從20萬人的小漁村,成長到1000萬人也沒多久.
近代的都市規劃當然比較接近需求,台北市的道路規劃可以遠溯日據時代..
如果你看北京,市區一樣可以塞車一個鐘頭.

當年老蔣為了接待外賓,從機場到總統府,劃定100米的林蔭道路.
當時有留下幾張照片,車只有4-5部,道路當時真是超高規格,顯得浪費
現在看來也剛剛好而已.還有當時的市長,好像是高玉樹,
就曾經說,當時原先規劃重花草就好了,他堅持種樹,
這林蔭道,也到了他退休才看得出來.
總之.都市是一種預估數十年後景象的技術兼藝術,還要有堅持才能有成果.
相當不容易...
.
內湖重劃區,以前是會河水氾濫的土地,人口少要重劃也比較容易.
台北在重劃區,普遍實行都市設計,就土地內的建材,顏色,綠地做管制.
在審建照之前要先送審都市設計,所以都市景觀會比較統一.
一般市區地區,土地零碎,加上並沒有法源可以規定老百姓用什麼建材,所以建築物不搭是一定的.台灣第一個實行都市設計的應該就是信義計畫區,所以建築形式比較統一.
.
裕隆新店區的土地,一半買給宏達電htc,要興建聯合辦公大樓,新聞查一下就有了.
設計草圖應該都有了,不用動他的腦筋了.
舊 2008-07-29, 02:41 AM #8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jhuang.tw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