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sibaken
那是另外的話題了 取代整個石化工業是很大的問題 沒事開這篇主題 只是想讓很多鄉民瞭解 真正在lab的工作不如好萊烏電影 科學家靈感一來兩根試管倒一倒 問題就全部解決了 單單電解水這一關 從我在唸書的二十多年前就有人在做 到今天的進步依舊是十分緩慢
|
1.你說的跟科學家的研究差很多=.=更多更crazy的人都有...
hollywood的靈感難道就不是來自科學家的貢獻? =.=
(一堆人會作夢,但是都無法實現!你是吃科學這行飯的嗎?)
2.你所謂的進度緩慢這是有歷史因素的,在197x年兩次石油危機,早就有人提出分解水。
不少化學家都想解決這問題,因為像是電解等方法有電的來源問題。所以就如文中欲以
催化劑來降低反應的門檻,便開始了尋找催化劑的工作,研究這當然不是像18-19世紀那
樣找東西摻來摻去,所以就開始研究那些催化劑的如何降低反應哦活化能,在往更基礎研
究metal cluster所扮演的角色(就好像研究總是從簡單到複雜,一維到多維)。一方面此問
題難以解決,另一方面二次石油危機過後能源問題減緩。所以研究價值降低,學門逐漸凋
零。所以之後80,90年代不但沒有足夠人才持續投入,也很少將現今化學應用於此領域,
直到現在a.地球暖化與環保議題b.美國經濟與石油價格高漲 兩大議題,才使這學門又有復
甦的現象。
這跟全世界的核子工程一樣,過去許多先進國家普遍反核。因此國內外許多這方面的人才
產生斷層,就像台灣清大的核工一樣。直到最近以核能作為解決方案之一,所以又開始有
便熱的跡象。
以國內科學風氣之盛行,應該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要做科學,fund最重要,有更好產生
影響力的方法,誰會願意繼續這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更作要的是三五年沒結果!誰肯繼續
support你?不要用立法委員的思維以及作秀的態度批評此問題。
引用:
|
除非能在常溫下有效率的將氫氣液化 否則目前的技術要安全的儲存2公斤的氫氣需要100公斤的設備 儲存成本太高 攜帶不便
|
不見得...這要請n大師出來說明XD,他應該對新一帶儲氫合金更有研究。如果將來鎂合金
可以實用的話你說的應該不會是大問題。
氫的產生問題可能更小,因為像是高溫氣冷式反應器HTGR,先進高溫反應器AHTR等
既可發電也能產氫...石化原物料我個人也不認為是問題。因為重點還是能源。只要產氫
量夠多,這對化學化工都不是問題。但對economy會造成啥影響就不知道了,因為他實
在太奧妙了,歷經了一桶3美刀變13,又由15美刀衝到4x美刀。現在又衝到120人類都過
來了,更昂貴的能原到底意味著什麼?以後氫能源的成本若相當於一桶100美元的石油,又
會如何?
我覺得不需要擔心科學上的問題,因為一切看起來有不少發展空間,比起電晶體現在都
到快要32nm了,之後22→15真有辦法量產?所以若有其他能源能比石油便宜,或許對
我門非產油的台灣是利多?尤其是到處都是的氫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