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伊卡魯斯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小徑分岔的花園
文章: 1,758
引用:
作者xds333
這是一個很有名的理論,但是我忘了名字...
大意是說當人類做出模仿人類的事物(3D或機器人)時
假設X軸是擬真度(0∼100),Y軸是觀眾的觀感(喜好)
在擬真度上昇時,觀眾會覺得越來越像真的(上昇曲線)
但是當擬真度達到95%以上時,觀眾反而會厭惡_一句話就是假(曲線直線下降)
到100%才會又回到正常

你指的是恐怖谷理論 吧!!(剛好最近才聽龍貓提過~~)
確實模型越擬真,觀眾越會以真人的標準去評判,越是難以做到完全一樣

3D所用的動態捕捉照你這樣分析起來,其實我覺得更接近心機掃描裡重描的概念了
心機掃描的重描技術也是需要先有完整但複雜資訊的原始圖片,再由畫家簡化成現條和色塊
對應到動態捕捉的概念就是先取得動作上完整但複雜的資訊,再由animator簡化過濾後呈現
重描的藝術性絕對比不上由藝術家的腦子根據對象來創造,而動畫的動態亦是

對於過與不及的概念我想補充的是
藝術家通常是針對於引起觀眾有印象的部分而去做放大描寫,而不見得是通通都要採取誇大的手法,一但全部誇大,就無所謂誇大 ,必須將無關的細節略去,才能突顯其誇大的部分,因此不是只有加法,減法也是必要的,至於該誇大哪些部分該略去哪些部分,就是依賴藝術家的觀察力和經驗
以動作來說,資深原畫師所建構的每一個表演頓點,關鍵張的動作都是日常生活舉手投足的誇張或凝煉,姿態漂亮又有力道,過程中的timing亦是~~因此表演出來的節奏感就非常明顯,這是一般真實的表演上難以做到的,但怕的是資深原畫師設計的動作長期以來招式用老,沒有學習新的概念或把戲,這也成為2D動畫到後來面對的問題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
伊卡魯斯在夜間飛行
舊 2008-06-27, 09:06 AM #3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伊卡魯斯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