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有美國護照實在太政治了,我絕得根本沒關係。
嗯~!這各新聞的確有值得討論的地方,報載說案件是16號凌晨4點發生的,根據24小時要移送的規定,17號就應該交給檢察官了,好吧我們算17號檢察官就應該偵查後,作出判斷,這同一個時點,被害人死亡的訊息並沒有出現,而是到了新聞出現是19號我們就算他是18號往生的,所以檢察官判斷時認為被害者只是受傷,可能認為沒有羈押的必要性,所以就沒有聲請羈押,而直接具保責付了。
但是問題來了,檢察官其實可以選擇"重罪羈押",而向法院聲請羈押,但是顯然他沒有這麼做,如今到了19號發現被害人死亡了,以目前的刑事訴訟法被害人的家屬,根本沒有權利有救濟管道,簡單的說決定權完全落在檢察官手上。也就是說他願不願意向法院聲請羈押。
因此,我們從被害者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法律是不是可以採取保護被害人的角度,是完全取決於檢察官的價值判斷。故到了現在,被害人家屬唯一的救濟途徑,就是向議員或是立法委員求助,的確是正確的做法。因為法條上根本沒有被害者的救濟管道嘛,這就是我們的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嚕。
有達人的話請補充或請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