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rukawa1
在公司經常聽到採購或工程說要降低成本,
經常聽到老闆或業務說要把產品售價下降,
每次聽到這些我心裡就在想
"價格一直砍,要賺什麼?"
"每次我方價格下降,大多都是我方對客戶提出,有必要這樣搞自己嗎?"
"這種不賺錢的日子公司能撐多久?"
"不賺錢的公司待遇根本不會增加"
所以......準備換一家賺錢的公司工作吧
|
不過若是用另外一個立場來看,
今天你買別家公司所生產的產品的時候會不會要求要便宜一點?
我想應該是會吧。
而這個便宜一點所壓縮到的是店家的利潤,
店家為了提高利潤自然會推利潤較高的產品來賣,
(所謂的利潤較高當然是包含了進貨成本較低的因素)
而當公司的業務去拜訪的時候發現自家的商品都沒賣到,
身為一位盡責的業務,
你認為他是直接拍拍屁股走人還是會問一下是什麼原因怎麼都沒賣到?
在業務了解原因之後為了想將商品推入,
你還會認為用與之前相同的進貨成本能說服老闆進貨嗎?
(有時不一定是業務願意自降成本,而是當別家廠商的成本比你們的低的時候你又能如何?)
當你仔細的將整個環節思考過一次之後,
你就會發現整個市場沒有你所想的那麼簡單,
尤其是在台灣,
除非你們的產品在這個世界是獨一無二沒有第二家能取代的,
那麼售價該怎麼定別人也只有接受的份,
否則還是只會淪為眾多削價競爭的商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