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OZHHC
Digital VRM就實際運用的特性上不一定會比傳統的類比式VRM好,再加上新的類比PWM IC有數位VRM的可程式化特性,數位VRM只剩下佔用空間較小這點比較佔優勢。(缺點則是發熱比較高)
|
引用:
作者OZHHC
如同之前所提及,EPU是一顆可以具有自行調整以下參數的PWM IC:
Vcore offset
loadline
Overclocking Threshold
Phase balance
Temperature trip point
風扇控制
此外,也內建數位偵測器,可以即時從VRM端偵測到CPU的覆載狀況。
|
上述所述的調整功能,主要就是因為將傳統類比式控制器內用來回授比較控制的誤差放大器,改由ADC、DAC以及數位比較器等數位化元件構成,將類比信號轉為數位信號,所以可以使用數位方式進行抵補或是修正,而非以往需靠外掛補償電阻或電路來達成,其實早在Volterra推出Digital VRM controller以及整合功率元件後,由軟體控制/監控PWM晶片的能力早就已經具備,曾經看過某片D-VRM主機板透過vendor提供的開發用軟體經傳輸線對控制器進行細部參數修改並回傳各單元運作數據(電流、瓦數等等),令人印象深刻,而前段時間也有幸一窺ADI專為ASUS新EPU使用的ADP32XX PWM控制器開發用軟體,雖然出來時間慢上D-VRM,不過從傳統的純類比控制器變成數位/類比混成控制器的進步,在下是相當肯定。
而在下對於D-VRM因為改善控制模式(控制IC到功率元件亦為數位信號傳輸)及提高交換頻率,而縮小電感體積及大量省略電解電容的使用,進而節省空間是最為推崇的。雖然熱密度較高(因為發熱主要的功率元件為覆晶式封裝,熱量累積於表面上,而有發熱高的錯覺),不過對其加強散熱反而好做,也不會VRM電路的溫度去影響其他週邊元件,只可惜成本、供貨(不過鴻海都有在高階板用了,貨源上應該不是很大問題)、製造技術(表面黏著的覆晶式功率元件考量到板彎會不會有球脫、錫裂等問題)等方面,使D-VRM大多僅於伺服器級主機板上應用。
EPU或DES是否會當機,在下測試時兩組平台怎麼切都正常,實無華碩之前說明DES較易當,或是技嘉現在所述EPU換模式就CRASH,只不過兩家軟體,DES較佔系統資源,EPU偶爾會耍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