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tonehendge
在工業化的過程中,為了降低人力成本
所有作業流程一定會要求"標準化"
另外,為了防止員工掌握某種關鍵知識或技術不願分享然後拿來跟你要求高薪
可以耍的手段有很多種
台灣老闆大部份都還是"製造業"頭腦,加上大股東們急於看到投資回報
殺價搶OEM單,大bug解完小bug不管先求time to market....etc
都是主要生意方式
"品牌"及"研發"
台灣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
台灣沒那麼糟糕,稱不上數一數二,但也算是名列前茅。
品牌 HTC, ASUS, ACER... 都已經是世界知名品牌。
研發上,除了 CPU, GPU, 基本上你手機、LCD, 音效卡、網路卡....等一些裝置,其實都充滿了台灣設計的 IC...
現在你要組一台完全沒有 Deisgned in Taiwan IC 的電腦,是很困難的。
台積電聯電雙雄的製程,世界第二,僅次於 Intel, 我們真的有很差嗎?比上不足,比下綽綽有餘,還多得可以放到冰箱。
台灣也不是只有你說的製造業,竹科有很多 IC 設計公司,像是已經是一方之霸的 MTK(手機 IC), RTK(音效、網路 IC), 聯詠(LCD IC)...等,和正在興起的雷凌、凌陽、晨星...還有大家可能比較陌生,正在走 GPU 研發的金麗科.....
如果你還要說台灣不會研發,只會代工,那我只能說人云亦云了。
不過殺價競爭到是真的,就算是在 IC 設計領域也是,畢竟除了 GPU, CPU 以外,還沒其他 IC 是有一枝獨秀情況,就算是國外大廠也是在跟你流血殺價。
因為電子產業有一種特殊狀況-- "The winner takes all."
第一名的會佔走大部份的市場,然後剩下的只能去瓜分其餘的市場。
所以就算是國際大廠,也會殺價和你搶市場,到搶到了再來回收成本。
流血殺價是電子業的特性,the winner takes all 的特性,並不是只有台灣才會殺價。只有第一名的老大(而且還要穩坐的),才會不需要考慮殺價競爭。
不要被 Made in China 的表面所騙了,Made in China, Designed in Taiwan, 才是現在電子產品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