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Googolplex
前提是台灣除了保險精算師有公會,還是學會
其他的沒有這種公會.
人材是很難被遇到的 
|
當然什麼事都加減有運氣運氣的成分, 另外, 有適當的人脈轉介紹也是有幫助.
如果自己很有財富需要被管理, 這些人也比較會遇得到(遇得到或自動找上門).
靠自己多閱讀吸收了解來自助,則是我最推薦起步的方式.
引用:
作者waterbeta
R兄的論點我非常贊同,不過關於定存我有另外的看法...
放定存抗不了通膨,這句話並不是完全成立的,從郵局的存款利率,民國74年到民97年的利率變化來看,當存款利率大於CPI,放定存有何不可... 民90年以後,首次年利率低於2%.. 但當年二月的 CPI 為 -1.02 %,如果單算這二、三年,的確定存是抗不了通膨的。
但還有另一種定存 ─ 外幣定存
如果是前些年便開始放外幣定存,其報酬率是非常可觀的,至少都是 30 % 以上的獲利,不過這已經不是單純的定存了,而是帶有投資(投機)的成份,像今年年初至今台幣升值破5%,利率都被匯率吃掉...
另外,就算 CPI 增加,並不表示所有物資全部上漲,例如水果類上漲,但蔬菜類是下跌,那就多吃點蔬菜,少買點水果,自己去適應新的物價變化,而不是保持固有的消費型態。
郵局利率表的網址如下:(點進去可以看各年各月的利率...)
http://ipost.post.gov.tw/webpost/CS...IVE_CMD=POS1001
物價指數請參考主計處、央行等統計資料...
定存只是資產配置,其中一個項目,可大可小,每個人心臟負荷程度不一樣,有人定存50%,股票25%,基金、房產、保險、消費、娛樂,這比例因人而異,沒有對錯。如果是投資新手,比起胡亂投資慘賠,睡不著覺,說實在的放定存沒啥不好...
|
waterbeta兄的說法正確

資產的配置很重要, 也因人而異. 定存也是該有的一項
比例上的拿捏則是個人取捨. 惟個人覺得不可完全近100%配置都集中在此.
新手的定存, 個人視為養成儲蓄習慣之用, 如果長期儲蓄所得的20%~40%+, 再有適當的理財,
財富累積就會快, 這很需要其他金融工具協助, 無法僅靠定存做到.
當然, 新手也很難避免投資失利的狀況.建議從保守的接觸起. 養成面對波動, 也是另一種修煉.
小弟也有上百萬的投資虧損經歷

, 但是看樂觀面時, 我倒覺得年輕時學到教訓與經驗,
可促使自己去吸收更多知識與面對自己的貪婪與恐懼. 知錯能改,至今一切都調整上正軌,
這應會比老年時一次大錯誤而無法挽救抱憾終身要好. 雖然有點阿Q, 但我真的是這樣想.
投資理財不想損失是理想, 雖不一定作得到, 但的確有很多方式可以提高這個目標的達成率.
能有個開始, 會比永遠不接觸不行動要好.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