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問題前面已回請參考. 還有樓上的也有補充.

像CFA等國際型高階執照擁有者
多半十分愛惜自己的羽毛, 不會濫用誤用她們的專業.
專業領域不同,比專業力就不是蘋果對蘋果的比較.
財管師的目的是協助你達成你要的財富目標與人生計畫. 這最需要的是觀念, 能給予全方位
的觀念及計畫與諮詢的團隊, 這才是他們的專業. 倒不是在比會計審計精算這類技術上的專業.
比方說你有什麼財務目標(金額/時程) 在各層面有沒有足夠的保險,資產負債現金流的狀況,
如果你有某些需求與計畫, 這些計畫可不可行,有無合理合法性,若OK那有什麼方式可達成,
這些執行方式適不適合你,實際操作上會用哪些產品較適合? 執行方式怎樣做才有利
(ex稅務/風險考量), 執行過程中發生狀況時, 該如何因應才適合, 執行方式如何才正確
目前是否有更適合的金融商品可以滿足需求, 隨時間演進是否需要調整配置, 如何調整....
這些資訊與knowhow, 相信也不是任一地政代書類的技術專業能具備的.
當然,層次不同時, 需要的技術專業還是會浮現, 等到你有很龐雜的財務規劃時,技術專業的
人會協助你針對法律/會計/稅務等層面再去做深入研究(如果你真是她們願意爭取的有錢客戶)
但是一般人極少會用上這種層次,也不需要跳這麼快, 在不知道該儲蓄要減債, 沒做好基礎的
理財/保險 規劃的時候, 去鑽研技術的東西已經失焦.
有經驗又qualified的財務顧問,不是你在銀行櫃檯或是電話行銷人員裡能隨便遇得到的.
那些
業務員多半只想賺你的手續費或佣金,(如同銀行的基本目的) 或許可以說出那個產品
的優點好處績效, 但是對於全盤性財管你該注意的細節, 知識還是很貧瘠的.
最後, 分享有句話說得妙 :
你的顧問只能跟你一樣聰明.
因為
你懂得越多, 你也更能防弊, 他能跟你交流的層次越高, 他的專業越能發揮.
如果你這個不暸那個不懂這個不問那個不說, 他也只能給出最基本的預設方案,
甚至遇到只想賺你錢的, 那自己可能會變成待宰的肥羊, 瞎忙一場, 瘦了自己肥了別人.
別人會怎麼用他的專業來賺你的錢, 你不能控制.遇到良心顧問是運氣,遇到自私錢鬼是壞運.
所以
自己多充實相關知識還是很必要的, 即使能有專業的服務也不要盲目的相信其他人,
最後的判斷還是要自己去做, 最終的管理責任也不在銀行(協助者)而是在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