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從我上面兩篇開始離題的....呵 ~ 抱歉啦
其實大家說的各有道理, 不管是基於自家的經驗, 或是基於理論的探討.
我買的其實不算大, 有的退休長輩已經投資基金20年了, 有經歷過30%的慘跌, 也有數年20%+
的成長, 或是紋風不動的時候, 依照不同屬性, 基金也是會有起起伏伏的狀況.
基金適合長期做,它的報酬率看長期的平均年複利.取得平均的就行了.
基金公司或銀行會有行銷話數去包裝產品來吸引你,說的都是好的, 但是你要該有合理的預期與風險的觀念.
像是超過53年績優的富蘭克林 坦伯頓成長基金, 成長約900倍, 平均年複利可能約13.2%,
如果有15%, 那應該成長會超過2000倍, 多個1%, 長期複利下來可會差到天差地遠的.
但坦伯頓成長基金去年成長只有0.9%, 還低落於其他基金, 但這無損於她是旗艦基金的地位
如果要短期高成長,某些產品五年500%是很常見的, 但是這不一定適合長抱, 基金看屬性, 還是要有
進退, 不是所有基金都通通只進不出, 有的基金屬性比較平衡, 就不用太急於短線.時間反而
是你資產倍增的槓桿.
15%年報酬, 我也想要, 但報酬跟隨的是風險, 懂得進場不夠, 還知道退場落袋為安才算數
我只要10%附近, 不用太提心吊膽它的起伏, 先做好配置再有紀律的執行, 心力可以放在工作/家庭上,
這方式比較適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