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sic Member
|
2008-04-27 14:23:48( 聯合晚報 )
全球糧荒,許多國家發生搶糧危機,台灣擁有數十萬噸公糧白米,以前可以慷慨援外,更是飢荒國家的最愛,但最近也決定喊停。農委會農糧署和社福團體證實,今年4月起,無法再提供公糧援外,公糧濟貧只能以國內優先。
農糧署官員指出,台灣的稻米產量充裕,一年產量一百多萬公噸,全年有30萬噸的公糧存糧,也因此從91年起制定糧食援外作業要點,每年以10萬噸為原則,透過國際人道救援團體或外交部,免費提供給落後國家和友邦濟貧。
例如2004年12月南亞大海嘯發生時,農糧署便提供4萬多公噸白米,由外交部、慈濟、展望會運往印尼和斯里蘭卡援助災民。非洲、外蒙長期飢荒,農糧署也透過人道組織和外交部,提供白米援助當地飢民。
去年、前年,農糧署每年也都釋出了4萬8000公噸左右的白米,運往史瓦濟蘭、海地、尼加拉瓜、印尼、寮國、賴索托等國家賑災濟貧。多年來的濟貧援外工作,也讓台灣贏得國際肯定。
世界展望會台灣分會資源發展處處長郭秀齡表示,近年愈來愈多落後國家發生缺糧問題,台灣能擁有充裕的公糧,讓許多國家非常羨慕;展望會全球總會更是重視台灣的援外公糧,每年都會拜託台灣分會盡早向農糧署送件申請,以便隔年能順利輸出台灣白米到貧困地區,讓災民有飯可吃。
但今年因為全球糧食安全亮起紅燈,農委會農糧署也不得不調整公糧援外方針。農糧署官員表示,今年1到3月只釋出9700公糧援助史瓦濟蘭、海地和尼加拉瓜,但這都是去年核准的申請案,今年4月起,農糧署決定公糧要優先用來安定國內需求,因此已陸續駁回社福團體的申請,短期內不會再同意民間申請。除非是基於外交邦誼,有邦交國提出需求時,農委會才會再與外交部研商。
世界展望會台灣分會也證實,台灣公糧援外的確已暫時喊卡,但台灣NGO援助貧窮國家的行動不會叫停,展望會台灣分會決定把原本公糧援外的運輸經費改做農技訓練費用,提供種子、農具和協助生產之用。
~~~~~~~~~~~~~~~~~~~~
我覺得本來就該停了...先把自己國內沒飯吃的顧好再說吧!
做那麼多在國際上還是被當憋三!
應該宣布停止一切對外援助直到進入聯合國後再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