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用電、工業用電的電費也應該檢討...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day-life1-3.htm
焦點透視/祭3法寶 電漲幅少20趴
記者歐祥義/特稿
電價一定要漲三成嗎?其實政府有很多措施可以使用來減少電價漲幅,包括檢討工業用電補貼、降低備轉容量率至十二%,及降低台電各電廠備品採購等三種策略,都是立即可行的方案,可將家庭用電漲幅壓縮在一成以內。
民國九十六年全國售電量為一千八百七十一億度,以用途別區分,住宅用電四百零四億度,佔廿一.六%,工業用電九百七十八億度,佔五十二.三%,商業用電三百廿億度,佔十七.一%,其他用電一百六十九億度,佔九%。
工業用電目前仍是國內主要電力消費者,去年平均電價是每度一.九三元,但這僅是一般中小型工廠的電價,大型工業用戶若與台電簽有契約,流動電費最低甚至只有每度○.八八元,與一般家庭用電平均每度二.六三元比較,差距達二倍,這種存在已久以民生補貼工業的電價結構,若能利用此次機會調整,對當前飽受通貨膨脹之苦的民眾而言,將是政府一大恩澤。
其次,過高的電力備轉容量率已經造成台電的財務負擔與浪費。目前經濟部規定電力備轉容量率是十六%,以目前總裝置容量三千八百萬瓩計算,閒置備用的發電機組就已經超過六百萬瓩,如果以每瓩建造成本一千兩百美元計算,這些備而不用的投資金額就高達二千一百六十億元,對台電財務是很沈重負擔。
隨著新電廠不斷興建,備轉容量的基數會愈來愈大,十六%電力備轉容量率是否恰當,其實有很大討論空間,若能降到十二%,在民國一百零七年時,預估電力裝置容量為六千萬瓩,電力備轉容量率由十六%降至十二%,新電廠投資至少可少二百四十萬瓩,投資金額可減少八百六十四億元,台電財務負擔可減輕不少。
另一個是台電電廠備品採購過於浮濫,台電一年固定投資金額約一千三百億元,其中電廠備品約佔六百億至七百億元,這些電廠備品採購必要性常被質疑,內部檢核單位統計各電廠倉庫內呆料金額竟接近二千億元,台電總管理處大喊虧損,各電廠卻肆無忌憚地進行備品採購,這種歪風若能遏止,電價絕對不用一口氣漲到三成。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day-life2-2.htm
家用電補貼工業電 該檢討了
記者歐祥義/特稿
目前家庭用電平均是每度二點五元至二點七元,工業用電平均每度電卻只有零點八元,兩者佔台電的售電比重各為廿八%與七十二%,工業用電是台電主要售電對象,但電價相對便宜,如果工業用電電價結構與調度措施略作調整,家庭用電的漲幅應可控制在十%以內,也就是每度電只要漲二點五角。
如果只有油氣漲價,台電咬著牙應還可撐住不漲電價,因為燃油機組佔台電發電裝置容量比率只有九點五%,加上天然氣發電機組比重約廿二點六%,台電在電力調度上盡量以核能與燃煤機組為主,九十六年全年虧損三百一十二億元,虧損狀況還可以接受,電價也沒有調漲的急迫性。
但今年初中國雪災與澳洲煤礦產區大水災,使得全球燃煤現貨價格由每噸七十美元漲到超過一百美元,台電一年需用燃煤二千八百萬噸,預算書編列的購煤成本每噸還不到六十美元,巨額的虧損數字就是由此往後推算出來。
以家庭用電補貼工業用電的政策背景,係過去政府為扶植台灣產業發展所制定,如今時空環境早已變遷;電費的計算結構複雜,不是立法委員從虧損數字與售電量換算,就可決定漲幅。
只是當前民生凋敝,長久以來政府以家庭用電補貼工業用電的政策,應該利用此次機會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