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intel技術領先地球人100年, 那它可以很屌的慢慢做, 所有人只能向他買. 因為沒有取代性
但是現在CPU製作技術已經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 也不是不可取代的東西.
不要說AMD, 連三線廠商都能做出效能堪用的處理器與主機板.
若真要拼效能,很多廠商都有更優異的技術, 只不過不想進入intel已經佔據的市場硬拼燒錢,
還有其他更容易獲利的地方可以去. 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兄弟爬山各自加油罷了.
現在PC市場已經是買方市場, 我已經有的東西要我再買? 請廠商端出牛肉來!
所以intel能夠做的,就是在各種競爭與需求中持續找平衡點,沒有什麼無限上綱的優勢.
intel強,但也沒有那麼不可一世的領先, 最多不過超前對手兩年左右, 消費者也可以選擇不買
QX9770在實質上只不過凸顯技術實力, 在實際銷售上我看它連1%營業額都佔不到.
先訂個天價,可以留著後面慢慢降, 客戶目標就是在壹萬上下, 只不過明年要賣的東西
先端出來讓你聞香一下, 日後降了價讓你覺得去買會很超值, 這完全不過是行銷手法.
我們在看
單位成本能取得的運算力這件事,只會越來越超值
新款CPU定價不管多屌, 但是在主流/低中階市場一定要能滿足上述條件, 新品才有生存空間刺激消費.
而在我們要求有競爭的同時, 也可想想現在的產品真的是不夠我們用嗎?
還是我們潛意識已經被廠商制約要求無止盡神速的推陳出新? 看到自己買不起的新品就憂心
一家獨大的世界末日又將來臨, 實際上只不過是想要自己買到便宜的新品.(還不是非升級不可)
消費者的慾望是無窮的, 再低的價格習慣後都覺得可以更低, 再高的效能習慣後都覺得可以再高
廠商熟知人性需求的黑洞, 不會隨意跳進來自虐, 無止盡的互拼殺價只是便宜用戶瘦了自己, 不如平衡共享
一股腦兒的拼效能不管理產品週期也只不過是瞎忙, 廠商所有動作與反應都是與市場結合的商業行為,
其他的分析都只不過是個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