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之前台灣一堆建設公司蓋了一堆房子
(三峽那堆,多到........我看了就想吐的地步,真的蓋的離譜的多)
因為蓋太多了滯銷危機來了,這時候有這個好消息當然要調高阿,
這樣建設公司和房屋仲介不但不用因為滯銷賠錢,更可以多撈一筆
可是這樣一來倒楣的就是無殼蝸牛,原本只要300萬的房子,
可能變成400萬或更多,賺的只有炒房價的那些仲介而已
從原始的經濟學來說,房價的升高代表著經濟繁榮,
(經濟學是說,因為經濟繁榮導致大家有充裕的資金可使用,所以在食衣住行上的開支
會增加,而房屋屬於住的開支)
所以在計算經濟成長率時 ,當地價房價越高時,代表著經濟成長率越高
所以理論上應該是 ( -> : 在這裡翻譯成"導致")
經濟繁榮(生產力,內需提高) -> 民眾收入增加,購買力增強,希望有好一點的住屋
->地價房價變高 ->有高額消費 ->經濟成長率上升
這樣才對
可是我想大家也看出來了,實際上卻是
直接把地價房價炒高 -> 有高額消費 ->經濟成長率上升 ->表示經濟繁榮
利用這種方式可以輕易快速的讓經濟成長率數字變高,可是這種方式是一種假性
的經濟成長,因為實際上一般民眾的購買力根本沒增加,卻要負擔更多的消費(高房價)
會導致大部分財富流入少數大戶,而大多數的無殼蝸牛成為犧牲者,貧富差距會變大,
最好的例子就是"香港"
了解香港都知道,香港本身沒什生產力(台灣也差不多了,生產力都到大陸去了)
,都是靠金融和房地產撐住經濟,房子高的很高,貴的很貴,我朋友去年年底
去香港還看到法拉利車隊(整排停在路邊),真有錢,台灣還沒看過這情況
可是他也看到了不好的一面,香港很多大型公寓大廈,裡面每戶空間都很小,
整棟下來住戶可能5.6百戶以上,整體的環境品質很糟糕,很多地段垃圾到處都是.....
有錢的很有錢,沒錢的很沒錢,貧富不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