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YAKUMI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1,001
引用:
作者king01827
我就是在農會上班

我們農會收購都固定的,全省都一樣

想壓價錢?你不去看看外面米商收多少?

100台斤普通收購價是950元(去年十一月、稻穀)
政府補助價是1公斤21元(今年漲到23元)
七月份一公頃補助1900公斤,十一月一公頃補助1400公斤
一公頃地大約產能是6000~8000台斤,那你們自己換算一下
就知道我們農會是能靠稻穀賺多少錢?不虧就不錯了.....

農會的收購價格還算是公道的,對農民來說還是有賺到,但也不是很多。
不過農會收的量好像有一定限制,收的對象、土地好像也有一定規定。
倒是外面的商人,每次一到收割季節,收購價總是壓到七百多,然後季節一過又調回來。
我家附近就有一家三好米,廠區也算不小,不過裡面大部分都是進口米,因為每到收割季節,運到這家賣的農民並不多,倒是有很多大型卡車載來存放的外國米。
要是當地的,一般載運稻米的,都是使用農用拼裝車,很好分辨。
市面上混外國白米的包裝米也不少,就算寫的是台灣米,就一定是真的嗎?
商人嘛,利益優先,再說混米也吃不死人。
現在農民種植稻米,只是基於對土地的一份心,總是不忍心看它荒廢在哪,不然說真的這沒啥賺頭,還在堅持的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農民,要是沒人接手的話,以後要吃到台灣米或許真的很難,這些農民的晚輩,繼承這些稻田後,不是休耕領補助,不然就是賣掉給建商蓋透天厝。
很多東西都是這樣子,老是以不合乎成本帶過,台糖、台鹽也都不務正業,某些東西正在逐漸的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或許就真的要這樣子靠進口的糧食養台灣人......
唉................
     
      
舊 2008-03-14, 06:16 PM #3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YAKUMI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