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jor Member
|
貼一下網路找到的文章
九月中,國際間的焦點都集中在由緬甸佛教僧侶領導、爭取民主自由的示威遊行。二十年前,由緬甸大學生主導的民主抗議,曾遭緬甸軍政府無情鎮壓,當時約有三千人遇害。這一次,數十萬僧侶走上街頭,成為民主抗議的先導。而當僧侶們走上街頭時,他們特別行經民主精神領袖、曾獲諾爾和平獎的翁山蘇姬家門。
全球最貧困的國家之一
翁山蘇姬是緬甸國父翁山的女兒,1988年成為民運領袖,創建「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但從1989年起即遭軍政府長期軟禁至今。
緬甸於1044年形成統一的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籲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19世紀英國發動三次侵略戰爭後佔領了緬甸,1886年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甸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光復,後英國重新控制緬甸,直到1948年緬甸才脫離英聯邦宣佈獨立。
翁山是緬甸的國父,帶領緬甸人民掙脫英國帝國主義的殖民。但不幸於1947年,緬甸正式取得獨立前一年遭政敵暗殺身亡。翁山被暗殺後,緬甸國內紛爭不斷,1962年時軍事將領尼溫發動政變取得政權,之後便實行長達二十多年的高壓統治。因為治理不當與腐敗所導致的經濟蕭條,使得緬甸在1980年代晚期已是全球最貧困的國家之一。
緬甸軍政府對集會與言論自由嚴厲控制,而官員貪腐收賄更使得毒品問題日趨嚴重。近日剛病逝於緬甸仰光的坤沙,就被喻為世界最大的毒梟,他靠著在金三角販毒獲利,曾和緬甸當局進行長達數十年的游擊戰。他一生評價兩極,因販毒遭美國通緝,但他卻辯解販毒是為了民族解放。
20年來種種的壓迫讓緬甸人民的不滿日益升高。近年來食物價格呈雙倍上漲,加上9月初政府提高油價3倍,終於引發最近的大規模示威。
殘酷迫害少數族裔
緬甸有大約135個種族群體,由6,500萬人組成。其中緬族占65%,為第一大民族;而占10%的克倫族則是第二大族,人口約有500多萬。克倫族認為自己的祖先來自中國的青藏高原,大約在公元600~700年間遷移緬甸。
19世紀英國殖民者在緬甸施行的民族制衡政策,使克倫族武裝得到培養和重用,不但擁有自己的武裝政權,更成為英軍的主力。在第二次大戰日軍占領緬甸過程中,克倫族也成為英軍抗日的重要力量。1948年1月緬甸獨立後,克倫族聯盟就拿起武器,向緬甸政府爭取民族自治和平等權,目前該聯盟被認為是世界上進行武裝鬥爭最久的一支軍隊。
緬甸各界與軍政府不惜一切代價,要消滅該族的反抗力量。據全球基督徒團結組織(Christian Solidarity Worldwide)自1996以來的統計:有2,500多個克倫尼村莊被法西斯緬軍燒毀,5萬多人被迫遷往緬軍槍口下的「戰略區」,村民被強迫開路、修橋、搬運軍用物質、毒打、監禁或當作土匪槍斃,婦女常被緬軍集體強姦。每見緬軍殺來,村民多驚慌逃往深山躲藏,有的流浪他鄉或逃亡泰國。克倫尼族男女老少多營養不良,整邦醫療衛生奇差,飲用水不潔,腸胃病見怪不怪,瘧疾橫行。兒童不知學校為何物。
在2006年6月1日的一篇文章,一個緬甸基督徒牧師告訴全球基督徒團結組織:「囚犯被套上腳鐐,被迫在茶園、橡膠園勞動和修路。有些人像牛繫著軛被迫犁田。食物配給很缺乏,犯人吃餿水和自己的糞便。任何想逃走的人會被綁起來,“像死畜生”一樣在地上拖行,或以燒燙的竹竿“烤肉”。如果他們痛苦尖叫,加熱的鐵撬就會刺進他們的身體,直到骨頭露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