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A775升級路的盡頭依舊是四核心, 以買產品來看, 每單位金額可以買到的運算力 而言,
以及 在每單位功耗可以輸出的運算力, 甚至要比四核時脈, Q66無疑仍是CP值十分優異的.
至於適不適合自己/能不能善用? 則見仁見智/需求不同.
當不是單看CPU, 而是看到整部電腦的功耗時, 就知道單靠一顆核心數減半的CPU去節能,
對於在單位功耗下的運算力輸出, 其實雙核是比四核更耗電的.
舉例, 以同樣100度的電量, 相同配備的電腦, 分別以雙核及四核都全滿載下去跑,(不論超或不超)
可完成的工作總量,絕對是四核要多得多. 或是在完成相同的工作總量下, 雙核CPU需要開機
更長的時間才足以完成, 或許雙核CPU有省下一些電量, 但是電腦要開更久,整體功耗卻更大
這個例子是長時間工作滿載的舉例,或許不適用所有人, 但未必沒這種用戶.
以志願參加科學運算的人,版上至少就有幾百人的數千部電腦幾乎都是開機=全數核心滿載.
(程式已支援到16核)
全球更有數百萬人的PC也是如此, 我相信雖不是多數, 但也是一種族群,以另一種方式做出
他們對世界與人類社群的公益貢獻.
至於比待機...我相信關機是最不會耗電的作法. 即便CPU降了80%, 硬碟/RAM/VGA還是一樣在吃電.
對於用不到高負載, 電腦不關想降低待機功耗, 或是要時脈數字的快感,那當然也可選雙核
不過, 我倒是會先加強人機介面週邊, 與 I/O, 等組件, 最後才想到3.2G以上時脈是不是還要加強.
畢竟這種時脈已經是intel最高階產品的等級.如果"實務上"真的還lag很大,其他非超頻用戶豈不...
我倒是相信要4G時脈,原因只在--> 爽度是無價的~
多核心是趨勢,也是 節能 這條路的長期正解. 當初 go green 的idea 就是要以多核來實現.
(請自行搜尋Intel 產品經理闡述四核心意義的相關報導)
不諱言,四核完全發揮戰力的時代尚未到位, 但已經走在路上, 也沒想像的遠.
數年前的單雙核之爭早已銷聲匿跡,僅存雙核當道,再幾年後, 二四核之爭相信也將隨風而逝.
不要只看自己用不用得到,畢竟單核要撐也是堪用, 但只要對廠商有利潤的產品,想刺激市場,促使
消費者去買單/去升級, 自然會去左右市場價格區間, 讓改朝換代的變化發生.
更不用說各硬體站新品的推波助瀾帶頭影響高階玩家, 太遠的不提, 首波四核昇級潮 45nm,
加上四月降價到200出頭USD Q66, 今年就能看到許多新科四核玩家, 除了拼裝四核持續
降價的吸引. 更有許多人在等原生四核.相信一兩年內, 四核用戶不再會是所謂的"極少數".
說穿了, 2/4/8...N核會不會跑滿/用到根本不關鍵, 廠商讓你買產品有那個CP值,你自然就會出手.
而店家賺不到利潤的產品自然不會想賣. 基於利益促使消費者升級才是電腦世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