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visionary_pcdvd
請問大大:
一、什麼是1H2L、VRM?
二、12V IN 電感的作用?
三、那PCI應該要幾顆電容才夠?
|
補上剛查到有關 VRM 的資料(
http://www.hkepc.com/?id=715&page=1):
處理器的電源並不是直接由電源供應器所提供,全因處理器的耗電量是按照其負載而不斷改變,可於瞬間內增強或減弱,電源供應器是無法直接對如此突如其來的改變作出反應,因此主機板上設有專為處理器供電而設的供電模組。
主機板上所謂處理器供電模組,其實是 PWM 驅動 IC 、電晶體 (MOSFET) 、電感 (Choke) 及電容 (Capacitor) 所組成,正式名稱為電壓調節模組 (VRM ; Volatage Regulator Module) ,它能感應來自處理器所發出的電壓準位需求,原理是偵測處理器的 VID 訊號,並按訊號將電壓進行調整,不會因電流突如其來的改變,令電壓突然驟變,影響處理器的運作
其中, PWM 驅動 IC 能把輸入的電壓的振幅轉換成脈衝信號,監控功率電路的輸出狀態,並作出實時修正,並控制 MOSFET 的開關,達至掌控電流進出;電感則用為儲能整流的元件,在電流通過時將過多的電暫存起來,或在電流不足時再釋放能量,以達到穩定電流的作用;電容則具備蓄電濾波的功能,不單可去除低頻雜波,還負責儲備電流,確保穩定供電給處理器 。
我們常聽到的多少相位供電,其實每一相位就是指由電晶體 (MOSFET) 、電感 (Choke) 及電容 (Capacitor) 所控成三個元件所組成的 PWM 電路,由於現時處理器的功耗越來越巨大,因此主機板上會採用多組電晶體 (MOSFET) 、電感 (Choke) 及電容,相較採用單一或較少相位,讓電流平均交由多組供位平均分擔能提高使用的年限跟安全性,而且對處理器突如其來的負載改變,反應亦更為敏節,有效提升穩定性,因此主機板由 2 相供電一直發展至高達 12 相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