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存在於 兩界面間 有相對運動(動摩擦)
或兩界面間 沒有相對運動但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靜摩擦)。
摩擦力必不完全都是阻礙或減緩運動。有時候情形恰相反,
例如: 走路或汽車加速時,便是靠摩擦力才可能達成的。
但是和接觸面的性質有關 且通常與兩界面間的正向力成正比。
因此常表示為 摩擦力 F = μFN
μ稱為摩擦係數 由 兩接觸面間性質決定,在摩擦的過程中 不見得恆為定值。
FN 則為兩介面間的正向力。也就是垂直於接觸面方向的作用力。
書本放在桌面上則 正向力為書本的重力。若放在斜面上則為重力在垂直於斜面上的分量。
讓一般人感覺較困惑的是 摩擦力似乎和外觀的接觸面積無關。
一塊長方體的木塊,只要表面性質相同,不管是哪一個面與桌面接觸 摩擦力幾乎相同。
當書本平放在桌面時,巨觀接觸面積大 使得介面間壓力較小,而使得實際接觸面積比例較小。
當書本直立時,巨觀接觸面積變小 使得介面間壓力增大而增加實際接觸面積比例。
但較小的面積乘以較大的接觸比例 與 較大的面積乘以較小的接觸比例 約略相同。
(也就是說微觀 實際接觸面積 約略相同)
使得 摩擦力 與 巨觀接觸面積 無關。
以上資料來源
http://www.phy.ntnu.edu.tw/moodle/m.../view.php?id=74
edu.tw寫出來的資料,不要再懷疑了.
重點在
摩擦力不等於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