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yl
這就像是加班的種種問題, 簡單的式子該是
工時x效率=成果
而不是
工時=成果
老師家長說, 好好給我努力唸書, 晚上要念很晚, 假日也要念 -> 卻沒重視與教導讀書的方法
老闆說, 給我好好努力工作, 最好晚上與假日都要加班, 以達到目的 -> 沒重視與先教育好的工作方法
一昧追求工時, 都沒先找出好效率的方法, 怎麼會有好的效果
因為工時是很簡單的東西, 說的到做的到
效率是抽象的東西, 難具體形容, 有時也難做到
|
lyl是在說一個完美誠實的世界嗎? 感覺跟我說的東西有著十萬八千里的差別.
那我就直說了: 我在描述一個假象, 人們用說謊來遮掩自己心虛的例子, 一種敷衍.
就算不懂方法, 也會有土法煉鋼的表現.
不好意思, 拿前面有人用程式設計來開講的例子(這裡很多程式設計師, 好恐怖 @.@)
他那槍打得很好, 問我是不是程式設計師, 是否設計過. 這問題一槍斃了我.
但其實, 我反問, 那麼兩個程式設計師設計一樣的東西也有好壞快慢之分的時候.
如果像他說的那麼難以捉模, 決定好壞快慢的因素就只剩下運氣?.
我不信.
---------------
說太白不好, 挺容易被萬箭所指, 不過有個網友說得好, 社會自然會找出你的價值.
正確來說, 社會會找出某一個專長族群的價值, 然後族群內部互相比較出個人的價值.
就算是很需要靈感的行業, 在深厚的知識與經驗下, 靈感也會來得比較快的.
所謂的效率, 或某人認為無法掌控的進度, 在一個大團體裡面就是這麼被找出來的.
你不行, 他行, 那麼就換人吧.
在我的例子裡, 坦白交代, 我是很笨的一個人.
花了一般人4倍的時間找方法, 提升了3倍效率後, 再獲得3倍的成果.
lyl說得很好, 找對方法很重要. 但也要有去努力找出方法, 不是嗎?
現在我也是處於被MBA拒於門外, 又捲土重來的時刻.
雖然進度與效率都是難以捉模, 但如果沒有做到一個成果, 就通通等於零了.
至於我不是程式設計師這件事情, 其實也沒什麼一槍斃命的.
程式設計師跟我一樣, 都是幫人工作的, 或許有時候, 程式設計師得幫我工作, 不是嗎?
gun for hire, 職業沒有高低貴賤, 風水輪流轉, 也沒必要親自去做過所有事情.
不得不說一個小小感觸, 那一瞬間, 有後悔在大二的時候放棄讀電腦科學轉讀經濟.
--------------------------
大家加油吧. 什麼是要求一個人做兩人份的工作? 為什麼?
很有可能是有某個人交出了一份需要兩個人才能達成的成績.
當然也有可能是老闆壓榨員工, who kn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