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te Member
|
商業週刊也有提到這個慢活的主題.
創意的確是很多商機的泉源, 擁有創意的公司很多都很賺錢.
不過, 不同地區/民族的專長不一樣. 想出別人沒做過的東西,歐美的教育制度比較有機會
小孩子被鼓勵動手做, 動腦想, 自己整理歸納, 自己找方法, 被賦予自由度.
台灣的教育,甚至華人的基礎教育都是要小孩 背書, 記憶, 照著標準答案, 專注分數....
本身的教育過程就扼殺了很多創意與靈活思考的因子.
不過,這些過程也讓台灣製造業的專長是在把別人做過的東西,用更經濟節省的方式來量產.
也有許多產業走出一條路. 哪一種才是好? 其實我覺得沒有定論.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面向.
歐美也走過勞力密集的時代, 現在部分轉為更高層次的產業, 台灣願意的話,也能有這樣的轉變.
現在有不少公司跟國際接軌後,已經慢慢跳脫傳統/製造/科技業的拼價/拼規模的思維.
以創新/技術/專利/整合/品牌/行銷....來做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當 價值 稱王, 工時 式微 的時候, 台灣員工就有機會跳出這個魔咒, 但短時間內大環境不會變
最快改變的方法還是讓自己去挑戰有這樣風氣的外商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