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gular Member | 光以玩遊戲來說, 我從未想過一個問題...在畫面品質不變的時候, 每多1個Frame Page, 到底要多花上多少錢?
 請問N社與A社:
 01.為什麼"目前"最高端的3D顯示卡也不能"完美"的運行"目前"的遊戲? 能不能請遊戲廠商不要開發這麼過頭的遊戲? 或是你們製造商手腳能不能快一點? 還是兩方已經"橋"好了?
 
 02.為什麼兩片4000元的顯示卡串起來比8000元的顯示卡還慢那麼多? 這種產品定位是誰想出來的?
 
 03.為什麼一開始就要買兩片? 等你想要再升級一片來串接的時候, 店家總是嘲笑你想買的是古董呢?
 
 04.為什麼串接顯示卡技術所支援的遊戲那麼少? 而你們單卡效能卻那麼差?
 
 05.為什麼廠商不知道裝上四片顯示卡後要佔掉8個插槽, 會強姦掉所有擴充能力?
 
 06.為什麼電腦還不夠熱, 風扇還不夠多, 聲音還不購吵? CO2還嫌少? 電磁波還不夠強? 鉛汞含量還嫌少? 你們還只顧著研發這些電子煎鍋叫消費者往電腦裡裝?
 
 07.為什麼老是弄出一些吃電的怪物, 害消費者常要連POWER一起升級, 家裡電費高漲之後還得擔心顯示卡燒毀或是過熱, 你們是怪獸電力公司轉投資的嗎?
 
 08.為什麼不直接生產M-ATX規格的顯示機板, 能讓消費者裝在另一台機殼裡算了?
 
 09.為什麼老是要開發那種不與別家相容而又規格, 說是獨門, 其實鳥到不行的東西?
 
 10.為什麼你們連DX8的功能還沒用盡, 就要開始搞DX10.1?
 
 11.為什麼顯示卡越賣越貴? 製程不是越來越低? 記憶體不是越來越便宜? 各項用料不是越來越普及?
 
 12.為什麼老是要學Intel那套, 閹割原有產品規格, 把新世代的產品弄得比舊世代的還糟糕, 就為了偷雞生產線嗎?
 
 13.為什麼老是搞舊瓶裝新酒, 隨便加上個影片解碼跟新代號就當作是新晶片?
 
 14.為什麼不專心點開發多核心還是記憶體雙通道功能的顯示卡? 卻老是想搶主機板大餅?
 
 15.為什麼顯示卡驅動程式臭蟲永遠抓不完, 新功能卻少的可憐?
 
 16.為什麼明明產品那麼爛, 行銷手法卻那麼誇大?
 
 17.為什麼老是喜歡對測試軟體最佳化, 這不是行騙嗎?
 
 18.為什麼在測試軟體裡比競爭對手多了1000分就沾沾自喜, 號稱自己是卡王, 多1000分有什麼用處?
 
 19.為什麼產品價格高過對手的時候, 不發新聞稿大力宣傳自己是全球最貴?
 
 20.為什麼老是跟特定的媒體與網站勾搭, 什麼時候送一片新顯示卡來讓我測試?
 
 21.為什麼不乾脆點, 把中高的顯示晶片鑲上主機板一起銷售算了, 你們就不肯讓消費者少花點錢嗎?
 
 22.為什麼在pci-e出世的前一天, 你們還在大力推銷自己的AGP8x有多好?
 
 23.為什麼串接的16x+16x頻寬還沒用盡, 你們又開始生產PCI-E 2.0的顯示卡了?
 
 24.為什麼下游廠商製造出偷工減料的劣質顯示卡後, 你們還宣稱他們是最佳合作夥伴?
 
 25.為什麼你們日進斗金之餘, 還能把消費者整成這麼慘?
 
 
 多顯示卡串聯技術...
 是一種掩飾顯示卡製造商無能又能騙取消費者金錢的行銷方案, 本質雖然老掉牙了, 但經由高科技行銷觀念大力包裝以後轉為流行的狂熱3D顯示卡硬體代名詞...
 
 消費者多半需付出比整套電腦貴兩倍的高昂代價, 還有可能必須購買對應的主機板, 更換超高瓦數的電源供應器, 升級充足的記憶體以及廠商店家宣稱能餵飽的CPU, 甚至體積龐大/散熱良好的機殼, 才能換取高爽度來使用廠商指定的1000多或2000多不等的遊戲...
 
 除此之外, 使用過程還須承受高耗電量以及高廢熱或風扇噪音的不良環境, 廠商所標示的ULTRA級的顯示卡通常代表的是 耗電量/廢熱/風扇噪音/價錢 達到ULTRA的等級, ULTRAx2或是x4之後當然也是雙倍到四倍享受與付出, 至於產品本身的保固/服務/技術支援/用料 則一率為Lite級, 依照串接情況為Litex2或x4不等...
 
 最後還需減少硬碟光碟與其他介面卡的安裝, 額外的硬體加裝可能會沒有空間或是造成電力不足不穩, 造成的毀損廠商當然不會負責, 然而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特別快, 經過三個月到半年不等的蜜月期後, 通常帶來的是兩張顯卡的身價暴跌以及因DirecX的大小改版而不再相容新款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