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Misha888
 這位大大說的真好.....
|
以中國傳統儒家來看樓主的看法是正常不過
硬要比較善行大小就像殺人的去問法官以前有沒有犯錯,憑什麼定老子的罪一樣
http://blog.pixnet.net/Haremoon/post/1686337
原文:孟子《梁惠王上》
曰:「臣聞之胡齕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曰:「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
孟子今天又跑去找齊宣王抬槓。見著了齊宣王就說:「我聽胡齕那傢伙說,大王您吃飽坐在堂上,看到底下有人牽了頭牛經過,閒閒沒事就問那人要把牛牽去作啥。那人回答說要把牛牽去殺了拜拜。大王您就說『放了牠吧!瞧牠抖成那樣,沒犯錯卻被殺怪可憐的。』下人疑惑問您『那不拜拜了嗎?』您又說『不能不拜呀,不然換成羊好了。』有這回事嗎?」
宣王說:「的確有這回事。」
孟子說:「您的這份心意足以成為明君。雖然百姓都說大王是可惜那頭牛,但我知道您是出於慈悲心。」
宣王說:「還是你了解我啊Q_Q,可惡,居然有百姓那樣講我。我們齊國雖然不大,也不至於要吝嗇一頭牛啊!我真的是看牠很可憐才換成羊的!」
孟子又說了:「大王您別覺得奇怪,你拿小頭的羊去換大頭的牛,百姓怎麼知道你的用心呢?話又說回來,您若不忍心牠無罪而死,那為什麼不可憐羊呢?」
宣王這時想到了自己的盲點,於是笑了:「對耶,到底是為什麼呢?我不是吝嗇啊!平平都是生命,我拿羊去換,難怪百姓會以為我是小氣了。」
孟子說:「無傷大雅啦。這就顯示出您的仁心,只不過您只看到了牛,而沒看到羊。君子看到動物活著,就不忍心眼睜睜見牠死去。聽到了牠的哀鳴,就不忍心吃牠的肉。這就是為什麼君子不太喜歡靠近屠宰動物的地方。」
齊宣王被這麼一捧很開心,說:「人家說『排ㄟ∼你真有心∼』,大概就是在說夫子你了吧!不過這又跟成為明君有什麼關係呢?」
孟子說:「要是有人跟您說,『我可以舉起百斤重物,但舉不起一根羽毛』『我可以肉眼看到鞭毛蟲,卻看不到路上的紅綠燈』,您會不會覺得他在虎爛你?」
「當然會。」
「那就對啦!您現在慈悲心連動物都可以照顧的到,卻不去照顧百姓,您敢說您沒有白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