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色即是空
客家話會被當作低俗,不入流這種說法我很少聽過
記憶中有聽過是自卑,沒有自信的說法
恕刪............
有些年輕人根本不敢講閩南語,怕被笑
|
個人成長環境不同
況且網路上某些網友的反應也令人不敢恭維
記得以前也是這討論區講到一個題目,火車到站時何必放客語之類的題目
其中有些網友的回應就是說嫌他吵,不好聽之類的。
我覺得在這樣的氛圍下,客家人還有什麼機會在公共場合遇到客家人時講客家話,一說,就引人側目。
若說客家人積極一點,有些什麼維護客家文化的大動作,又被說是客家人自卑心態的展現,又扣個某族群自大心態或操弄族群的手段。
請問客家人還能有多少意願講客家話,誰還會教自己小孩講客家話?
記得在pcdvd影片討論區提到一部片"面子",是講華人移民家庭,其中有第二代的華人小孩雖聽的懂父母講的華語,但卻跟父母對談時用英文。為何會這樣,還不是外國的大環境。
又有人提過,語言這種東西該消失就該消失,沒必要刻意人為強調
但是大環境對某語言的輕蔑,就不是人為刻意使然嗎?
現在台灣很多人的確是會講國語,但若自己家鄉有方言,為何家鄉人彼此不可以在家鄉的公共場合用方言交談?若是外地來不懂家鄉方言的人來問路,跟他用國語交談就行了,難道這樣還要被說是操弄族群嗎?
總覺得一國的官方語言應是用在大家不懂對方方言時所用的溝通語言,而不是說明明都是同鄉鎮村落,大家一樣會講同方言,但卻彼此不能說。
跟賣黑輪的黑輪伯買黑輪時一定要用國語講,儘管他跟你都知道彼此會講同一方言,卻還是刻意講國語,真要這樣才不算操弄族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