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joe651025
其實國內外文化.多多少少新聞內容都有八卦趣聞.
以靈犬萊西的例子來說.雖然狗一直換.但是若把這種話題轉換成
脫口秀或像電影用暗喻方式表達.自然就成為八卦一種!!!也是很有趣!!!
多少吸收一點國內影劇新聞.康熙來了例子也不需要一定看電視節目
只要稍稍了解一點就可以了
純討論羅!!!
|
舉例來說好了
我要是把那段大家有爭議的台詞翻做是
天蠶變主角把主角徐少強換掉還不是一樣照演~~~
有看港劇的5,6年級生或許能心領神會,但沒看過就算知道這件事或甚至壓根兒不知道的7,8年級生可能就一頭霧水,或至少笑點會大打折扣
如此一來對某些人看似絕妙的翻譯,對其他人而言就是多此一譯
PromLin究竟有沒有看過康熙來了這我不知道,但這兩人根本無法證明他有看過
連續緊咬好幾篇的廢話根本是浪費網路資源
而不管PromLin有沒有看過或知不知道,但康熙來了的內容和形式肯定就不是他熟悉或喜歡的
->因此PromLin肯定就不是能夠欣賞這種翻譯轉換方式的族群
康熙來了再怎麼受歡迎,不代表它就是全民都該通曉的常識
就算是網路搜尋的到相關新聞,只是光知道這資訊並無法幫助你接受或甚至欣賞這翻譯
---文化是生活而不只是資訊而已!!
還有,這片我沒有看,但就我自己以往看字幕翻譯的感覺而言
光是聽到英文的台詞--但字幕卻是很本土文化的翻譯時,本身就會有種違和之感
但有一種狀況卻是不一樣的,就是連語言都是配上中文發音時
當字幕和發音都是中文時,這時要加上本土文化的笑點似乎就不會那麼唐突
如果是配在歐美影集,這樣的結合雖然比較順,但我自己看還是不會很習慣
因為畢竟跟外國臉還是不協調~~
但如果是配在卡通上,如南方四劍客,因為這卡通缺少明顯可以辨識的種族臉孔,配起來也就沒有所謂不協調的問題
而相對的,像Disney的花木蘭是依中國故事設計的卡通,造型也是比較東方臉孔,這時在中文配音和字幕上要玩本土文化的東西也比較能讓人夠接受,反之~~如果音軌切到英文發音,講的不是台式文化的東西卻要配上改成台式文化的翻譯,就我看來~~~仍是怪!!
以上是個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