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houcheng
簡單的說,
就是
,
每個廠商在這個 standar 下做出來的產品都有不同的音色,
百萬鈱機 就可以在這種情況下推銷給市場.
如果這票人來定 網路的通訊協定的話.. 那我們
就可以在發燒店買到, 純銀的網路線, 光纖網路線,
還有上萬元的 網路交換機, 無線AP.
|
這樣講太不厚道了,首先當年制定spd/if的時候是
1980年左右,將近30年前,那時候我相信sony跟
philip的工程師,根本沒想過會有jitter這問題.所以
他們不是你說的
"領導廠商帶頭, 定一個超爛的 standard, 裡面的
數位傳輸架構 根本就有問題, 沒有考慮到數位傳輸會造成的
jitter, error correction"
而是30年前,根本沒人知道會有jitter問題.至於error correction,
sony philip他們要制定的是音響規格,我想即使是在當年,只要廠商
認真設計,都不會是問題,除非是廠商根本亂作.
如果你了解當年sony工程團隊在cd規格與技術上的堅持,你就會知道
,他們真的是很認真的以品質為最高的追求目標.現在我們看到的種種缺
失,也是經過了30年的發展才獲知的.以30年後的技術知識來批判30年前
的工程前輩,你的用詞實在太過了.
至於你提到的網路協議,如果你了解,這30年來網路協議的演進與與發展,我
不認為你會覺得"當年"的初步架構有多"先進".當然,這只是技術進步後的必
然現象,當年參與規劃網路協議的前輩,沒有人是隨便在作的.
------------------------------------------------------------------
隨便提一下,在jitter廣為人所知後,philip也提出了I2S介面的設計,將time跟data
分開傳輸,只是市場接受度........... .我不清楚是不是I2S介面其實還是有不少問題,
不過高階錄音界最常用來解決jitter問題的方法是架一台獨立的world/master clock
,成本確實很高,所以如果有更簡便的方式,他們應該會採用才是,因此我個人是認為,
"事情沒有這麼好解決".
至少不是單靠一個新協議就可以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