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xiemark
感謝這裡鼓勵我的朋友,讓我知道,當一個消費者並不孤單。
也感謝一些罵我的朋友,讓我有了對抗不合理條款的原動力。
以前我在美國的時候,去買東西,結果要付錢時,排錯隊,排到退貨的隊伍上了。
怎麼退貨的人比買東西的人還多? 尤其是聖誕節過後。
但是美國東西還是比較便宜,並且廠商沒有準備好,是不敢拿東西去美國賣的。
並且退貨後的處理是以Openbox或是Refurbished打折在賣的。
不會有人遷怒其他退貨的消費者。
我去日本玩時去賣了一台Horseman的日本相機,後來壞了,我就寄回日本修,回來的時候,不僅換下來壞的零件寄還給我,並且幫我把機身內外清的非常乾淨,就像是新的一樣。客服還一直跟我對不起。
從此我知道日本人是如何經營品牌的。
從日本美國的市場來看,他們有良好的消費環境,主要是有健全的法令及保護,所以消費者受到保障。並且有挑剔的消費者,廠商才能推出準備...
|
可是即使是日系廠牌,來到台灣以後態度往往也都變了
還碰過日系品牌台灣的分公司(直屬日本的)沒處理好的客訴案件最後還是消費者投訴到日本去才得到完善的處理
要是不懂英日語的消費者是不是就注定吃悶虧了?
說到底還是台灣人自己的問題!?經營者短視+消費者短視=低劣的消費環境
(即使是外商,直接面對顧客的中低階管理階層還是台灣人)
另外,就我所知道的,有的外商即使本土母公司虧錢,也會想盡辦法從海外子公司撈錢回去彌補
而日系品牌也都是把最好的商品優先供給國內,台灣呢?還不都是把被打槍的商品回銷國內
台灣的消費環境比不上國外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消費行為改變以前,要得到應有的尊重是不容易的
最後一句"有健全的法令及保護,所以消費者受到保障。並且有挑剔的消費者,廠商才能推出準備.."我十分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