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引用:
|
作者LordVader
誰規定Flanker就只能發展為打擊機?在蘇聯瓦解前SU-27可是用於本土防衛用的、
SU-33則是定位為艦隊防禦機。
MiG29支點是屬於前線多用途戰機,類似於F-16/F-18的角色,蘇聯瓦解前最遠佈署到東德。
蘇聯解體後MiG/Sukhoi在國際軍火市場與國內研發資源的競爭可激烈的,
可不是談好條件誰想搞啥就搞啥。
側衛家族真正的攻擊機種是SU-34以及多用途空優戰機SU-30。
連Tomcat都能搞成Bombcat,讓SU-35BM這麼高單價的空防機種擔任攻擊機的可能性也並非沒有(反正北極熊這些年也富裕了∼),
但400公里的雷達當高風險攻擊機用豈不糟蹋?擔任攻擊護衛機的可能還高的多。
|
嗯!以上都是舊資料了!
目前最新改良型Mig-35,配備甲蟲相位陣列雷達,作戰能力早就不是昔日的Mig-29能比;同樣的Su-35BM除了外型還類似Su-27 Flanker外,內部早就大不相同囉!
這樣的新戰機該如何定位?也不是局外人能決定的!
不過小日本昨天摔了一架F-2,相關新聞請看
http://tw.myblog.yahoo.com/fresh-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