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400公里外就發動攻擊、讓對方可能察覺提早反制反擊、
以及40公里內發動奇襲讓對方幾乎沒反制能力,誰損失的多?
閃避消耗的、會比一枚飛彈給予敵方警覺以致喪失制敵機先來的多嗎?
引用:
|
作者gingerchen
愛國者如果能改成空射~~射程隨便都破兩百km
別忘了他從0km開始發射都還有70km+射程
|
若是射程長達160KM的PAC-2改空射、那射程更可怕了--但老美依然沒這麼幹。
希望那兩位朋友不是看到
環球星島的評論
引用:
在針對西方國家空軍發起的任何進攻行動中,擔負第一波攻擊任務的蘇式戰鬥機將向敵方發射諸如KS-172、R-37和Kh-31(或那些迄今為止型號尚不得而知的導彈)等被稱作“預警機殺手”的遠程攻擊武器,要麼將這些預警機摧毀,要麼迫使它們關閉機載雷達和撤出作戰空域。和俄羅斯為其空空導彈類武器進行市場推廣而散發的宣傳材料中,經常可以看到與“預警機殺手”相關的內容。
這種情況導致的結果是,在前沿空域執行戰鬥空巾巡邏(CAP)任務的戰鬥機將不得不打開機載雷達獨立實施探測任務,這將使它們在與敵方進行的電子干擾對抗中被後者探測到,並受到諸如R-27EP或R-77P/MP等反輻射導彈的攻擊。俄羅斯在宅戰原則中強調使用遠距空空導彈進行飽和式攻擊,這是其已經過實際驗證的使用遠距空艦導彈攻擊敵海上艦艇編隊的作戰原則的翻版。由於西方國家空軍ISR平臺的規模正不斷增大,這些平臺包括E-3型預警機、RC-135V/W戰略電子偵察機、E-8預警機、E-10多感測器指揮’控制飛機以及澳大利亞空軍裝備的楔尾預警機等,它們都極易遭受敵方攻擊,而西方國家空軍對此類平臺的作戰依賴性又在逐漸增大,因此俄羅斯確立上述作戰原則是一種非常適應形勢發展的調整。
|
迄今為止型號尚不得而知的導彈......
俄羅斯軍方看到這篇評論會樂死、或許他們已經著手翻譯成歐盟20種官方語言、開戰初期直接灑向歐盟成員國「咱們還有型號不明的預警機殺手導彈喔、不投降就等死!」
搞不好連SU-35BM都不用升空北約就解散歐盟向俄羅斯投降。
打開機載雷達?誰規定EF2000一個小隊得全部打開機載雷達、不能其中一架開雷達透過MIDS/Link 16向僚機傳送資訊(雖偵測範圍可能因此受限),
俄國就不需要預警機、戰機也不需開雷達?難道俄羅斯有「型號尚不得知的飛彈」、北約就不會有?北約就對俄羅斯預警機完全沒輒?
若KS-172已量產俄羅斯該賣幾架SU-35BM給伊朗順便送幾發當樣品、
在往後可能的衝突中打下美國佬E-3/E-8,肯定比在航空展放些模擬影片更受國際軍火市場重視!
訂單接不完、有更充分的經費能夠改良KH-55不等預警機升空就將2000公里外正要熱機起飛的預警機連同機堡一塊炸爛,
還不需要跟對方的CAP、護衛機隊正面接觸任務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