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eewayne
不過他忘了一件事,Buffer 除了「大」,還要有「精良的演算法」,
否則當年 Maxtor 代號鑽石的硬碟就不會特地安排一顆DSP晶片掌控演算,
在梭魚七(8MB Buffer)苦戰 WD 800JB(2MB Buffer) 的年代,
單碟相同且較大 Buffer 的梭魚七竟然幾乎被完封痛宰(in 應用程式測試),
關鍵在於Buffer演算法效率不彰,這一點在梭魚11身上又出現,
詳細理由,有興趣的可以到 storagereview 上找文章囉。
|
請問一下老師,這是否也代表著 梭魚11規格跟測試感覺不錯,但也不用特意追求。7500AAKS其實已經有差不多的表現呢?
因為對Buffer這東西對硬碟的影響不是很清楚,以往容易只想到比較不同廠商的硬碟誰的Buffer大,而都沒注意到老師講的演算法問題…
看到這篇後,總讓我覺得 梭魚11那麼大的緩衝 只是在彌補他演算法效率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