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florance
高容量硬碟開始跌價了… 原本想入手 500G 開始上修到 750G。
想請問老師
硬碟內置緩衝記憶體,在高容量硬碟的部份好像都是 32MB 較多。
16MB 與 32MB 的差異性的高低呢?
|
的確有這種傾向,而且從梭魚11便可看出大容量碟盤(單碟)對於緩衝的依賴,
即便是梭魚10 or WD7500AAKS 還停留在 16MB。
友站某T兄的論點便是「大的緩衝決定硬碟傳輸的一切」,
雖是後被少數人吐槽,但基本上敝人一半贊同他的論點。
緩衝能影響的主要除了「傳輸」、「搜尋」外,還有CPU的耗用率,
較大的緩衝,對於單碟小容量硬碟而言,幾乎感覺不到差異,
例如,梭魚七代 2MB vs 8MB Buffer 兩種版本的傳輸是 100% 相同,
至少測試軟體告訴我們他們相同;
但單碟越來越大之後,Buffer 的差異開始影響一些傳輸效率,
友站 T兄已經列出部分測試佐證。
不過他忘了一件事,Buffer 除了「大」,還要有「精良的演算法」,
否則當年 Maxtor 代號鑽石的硬碟就不會特地安排一顆DSP晶片掌控演算,
在梭魚七(8MB Buffer)苦戰 WD 800JB(2MB Buffer) 的年代,
單碟相同且較大 Buffer 的梭魚七竟然幾乎被完封痛宰(in 應用程式測試),
關鍵在於Buffer演算法效率不彰,這一點在梭魚11身上又出現,
詳細理由,有興趣的可以到 storagereview 上找文章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