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foxtm
Power Member
 
foxtm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苦命IT工人
文章: 586
Red face

引用:
作者nzcym
結論:
1978年的諾貝爾獎 -- 宇宙溫度是均勻分布(高度同向性),
2006年的諾貝爾獎 -- 宇宙溫度是不均勻分布(具有異向性),

所以聽到人家的答案之後還要懂得質疑, 尤其是這種無法實地驗證的觀測結果.
至於諾獎得主會不會豬頭這點, 多觀察, 多讀歷史吧!


笑笑..你只看你想要的資訊..當然會覺得別人豬頭 XD
在討論熱力學的時候你一直拿著 一比一千 之類的誇張比喻..譏諷別人見樹不見林..
換到你力主的觀點時..倒是對"百萬分之五"的溫度漲落幅度看的很重咩..

時間不多..簡單打就好..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這樣 ..
1978年的諾貝爾獎是因為發現了宇宙背景輻射..
2006年的諾貝爾獎是因為COBE的觀測確立了"宇宙微波背景的波動是非常微弱的,相較於平均溫度2.73K的輻射只有十萬分之一的變動。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大霹靂的殘餘"
(節錄自中文 wiki COBE 的章節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B8%AC%E8%80%85)

簡單說..
從哈伯發現恆星間的距離再增加..到1965年發現宇宙背景輻射以前..
宇宙的起源有 穩恆態宇宙理論 及 大霹靂理論 兩套理論..
1948年就概略的算出背景輻射的的溫度..
1965年證實了有宇宙背景輻射..."但是"..限於儀器性能及地球大氣水氣影響..
直到1988年的 COBE 才證實了宇宙背景輻射符合溫度為 2.726±0.010K 的黑體輻射譜 ..且夠均勻..
至此大霹靂理論才站穩腳..
(中文 wiki COBE 的部分有提及在 COBE 觀測前有其他觀測宣稱宇宙背景輻射不是真實的黑體..危害到大霹靂理論..請自行參閱)

因此1965年的觀測確立了有宇宙背景輻射..1988年的COBE確立了大霹靂..
皆是現代天文學重要的路標..
硬是要一手抓著"百萬分之五的溫度漲落幅度"..說1965的觀測者豬頭..
另一手拿著柴油引擎跟狗溫度差辦不到的一比一千的誇飾..說低溫端輻射小到不用去管..
小弟也只能在旁邊無奈的笑笑..看著兄台繼續啦 ..
 
舊 2007-10-12, 11:08 AM #124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oxtm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