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oftPig
Major Member
 
SoftPig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美國啦
文章: 167
引用:
作者nzcym
你還真是贅言大師, 1965年的圖底下就明白寫著這行字
"A view of the sky as it would have been seen by the microwave receiver of Penzias and Wilson, if it had surveyed the whole sky in 1965. The receiver was not sensitive enough to detect temperature variations in the Cosmic Background Radiation."
接收器不夠靈敏, 無法偵測到宇宙背景輻射的溫度波動.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son-lecture.pdf
讀一讀 Wilson 在 1978 年寫的故事吧 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Nobel Lecture, 8 December, 1978 by ROBERT W. WILSON
這篇 1978 諾貝爾物理獎論文裡, Wilson 測量的溫度頂多到小數點下兩位. (e.g. He Temp 4.22, Balance 2.73, Total C.L. 7.33 .....)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

別見獵心喜的那麼快,建議你去看一下天文物理過去四十年發展的背景再回言不遲!

1948年時就有物理學家估算出,若宇宙最初的溫度約為十億度,時至今日會殘留有約5~10k 的黑體輻射。1964年時,前蘇聯、英國和美
國的物理學家的研究預言宇宙應當殘留有溫度為幾K的背景輻射,並且可以在厘米波段上觀測到。之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Dicke、Roll和
Wilkinson等人也開始著手探測這種輻射,但是半路殺出程咬金,1978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無意中在1965年時較他們先發現了背景輻射,
這個發現被稱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Penzias和Wilson也因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時各個研究團體也在不同波段上對微波背景輻射做了大量的測量和詳細的研究,並發現在一個相當寬的波段範圍內良好地符合黑體輻射
譜,對應溫度大約為2.7K,並且在整個天空上是高度各向同性的,只是具有一個微小的偶極各相異性:在赤經 11.3±0.1 h,赤緯 4±2°
的地方溫度略高,在相反的方向溫度略低。1970年時,Harrison、Peebles、Yu及Zel'dovich提出早期宇宙有10^-4或 10^−5的不均
勻,1972年時,Zel'dovich的研究預言了星系團對背景輻射的影響,這個效應可以用來測量星系團中物質的分佈。但受限於早期儀器解析
度的不足,無法做更進一步的測量。

1974年時,NASA公告了一個讓天文學家參與的中小型探險家計畫,其中有三個提案是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1976年,NASA與這三
個提案團隊重新提出衛星計畫,由太空梭或delta火箭發射的繞極衛星,並稱之為COBE。其中有由Smoot所主持以測量微波的儀器,能
夠描繪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微小變動的計畫。不過由於受限於經費,這顆衛星直到1989年才被發射,早期所謂的解析度不足源自兩個因
素,一是觀測波長在COBE發射之前僅能達厘米級,加上掃描的解析度太低,受限於儀器無法得出精確的測量。即便是COBE,它的解析度大
約僅有7度,一樣遭人詬病,直到2001年WMAP發射後解析度才有大幅改善,解析度可以達到0.3度,不過Smoot和Mather依舊以COBE
的結果拿到2006年的諾貝爾獎。

早在1970年代初期就已經預測出宇宙背景輻射的變異了,你認為1978年的諾貝爾獎得主會豬頭到不知道這些研究嗎?你以為諾貝爾獎
是根據前一年的研究成果來決定的嗎?2006年的獎項是奠基在1978年的成果之上,而非推翻之前的成果,這兩個結果哪裡相衝突啦?
 
舊 2007-10-11, 05:49 PM #12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oftPig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