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dodobear
Advance Member
 
dodobea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330
Frederic Foley 影評 : 《大路》的欣賞

原文出處 : http://movie.cca.gov.tw/Case/Conten...D=402&Year=2007 (台灣電影筆記)



一個美國評論家總結無數對《大路》的好評說:「它是混合了『超現實主義』和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的第一等電影,《大路》實在是美和意想的迸射,它足以和所有義大利最好的電影並駕齊驅。」

一開始《大路》就讓觀者眼睛享受豐盛的筵席,它提供一種持續的視覺歡愉。電影最主要的是畫面、一種動的畫面,在這一點上,費里尼是非常卓越的。他拘謹地使用有意義的元素充滿影像,使我們在當時完全迷惑,直到影片結束後好久好久仍然留在心裡,費里尼在他的這部黑白片上創造了傑出的彩色幻象(illusion of color)。

「路」當然是此電影的中心題旨,許多路的鏡頭都顯得很遼闊。赤裸又粗糙的路延伸向無垠。在崎嶇山路上,風從樹隙間吹過,當這輛三輪貨車沿著道路顛簸前行的時候,觀眾首先就被一種廣漠而孤寂的感覺所充塞。最後,這個意念獲得證實,生命就是道路,生命就是旅程。就在此刻,神妙的電影才顯出其效果和力量。費里尼創造出一種心智和情緒上的狀態,他用的是畫面(不是對話),一個動的世界。

另一場偉大的視覺性處理手法,就是影片中同時是翻觔斗者、小丑、音樂家和哲學家的傻子的第一次出現。為了合適他超世俗角色個性的需要,他首次出場時的位置遠高出街頭的群眾(攝影機的俯角強調了高度感),並且為他增添了新的表現細節(這人披了一雙翅膀)。他成了一個天使,一個超自然「非世界」的代表。在擠滿了人群的街上,潔索蜜娜無憂無慮的可愛個性,與粗魯的藏帕諾恰為明顯的對比。

費里尼並不滿足於使眼睛只能從遠景中欣賞到美,於是他在一組緊連著的特寫鏡頭中,建立起豐富的趣味細節,這些鏡頭立刻就予人以不可磨滅的印象。這部電影的基本嘲弄之一就是潔索蜜娜,這個精神遲滯的女孩,她擁有一種優美,一種生之歡樂和幽默知覺使她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在這裡她是藏帕諾的尖銳對照。潔索蜜娜性格裡有一項重要成分,就是她在自然純真裡流露出的強烈歡樂。我們最初看見她著魔似的愛著自然,是一場芭蕾舞似的景緻裡,她凝視著一棵只有一株枝枒的小樹,圍繞著它跳舞,然後用一條腿站著,伸出一隻手臂模仿著這棵樹。像這樣的場景,其他的任何話語都是多餘了。

在著名的一場結婚戲中,藏帕諾枕在一個***亂寡婦的臂彎裡,潔索蜜娜則從事於更多精神方面的活動。當她還和母親住在一起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們了解她單純良善的個性,他們領她到某家人的屋裡,去逗弄一個白癡的小孩。在藏帕諾帶她離開以前,她已經能使那個小孩笑,並且把小小的歡樂帶進他的生活。在每一個這樣的場景裡,都沒有任何無用的細節,而這種殘忍的錘鍊,使我們一看它就知道:這就是費里尼的作品!

和傻子有關的部分,我認為指出許多自覺或非自覺的基督象徵元素是很有意思的。這個傻子被喚為傻子,基督被希羅底(Herod)戲弄的時候也被人叫作傻子。傻子來自天堂,他第一次出現也是在高高的天上。這傻子是永恆真理的教師,他是被誤解的。當傻子被嘲虐,倒在地上,酷似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圖像。我並不是說傻子就代表基督,但這些基本的象徵卻加深全片的意義。傻子和潔索蜜娜的死是許多方面的贖罪,他們終使藏帕諾在最後產生轉變而帶有幾分人性。

費里尼是個天主教徒,他的編劇、製作和導演,都帶著他無法遁離的天主教傳統背景;儘管他並不願被人稱為「天主教電影製作者」。他寧願他的「天主教主義」(catholicism)只用一個小寫的「c」字作代表。在這裡,此「c」字並不僅與一種宗教有關,毋寧說是關於整個宇宙的。他的信息是一種宇宙性的視象,對所有的人都是真實而有力的。關於《大路》這部電影,費里尼曾這麼說:「本片預備從哲學家Emmanuel Mounier的眼光來描繪和透視一個意想,簡言之就是從一個人到其他人的一般或社會經驗。對於我,僅僅打破每個個人的孤立是不夠的,即使有一個信息能從一個人傳到其他的人也是不夠的,它必需徹查和啟示什麼是束縛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的最深的根。藉著《大路》這部影片,使人們被超自然和個人間的交通又曳引到一起。藏帕諾和潔索蜜娜顯然被他們完全孤立的天性所命定,但在他們彼此對立的過程之中,終於還是被牽入自然的交流。我的電影就在表現一個單純的人的渴望和感情(情緒)的方向。電影描繪了一個幾乎不可能的情況,在最最齷齪沮喪的狀況之下,人的精神原質對它的克服。也正基於此,我們的忠言才不致淪為徒然。」

以上的這段話,是費里尼為「The Contemporaneous Magazine」所寫的,發表在1955年。從這裡我們可以清楚看出,他是遠離柏格曼翳暗不健全和安東尼奧尼無目的人生觀的。對於費里尼,《大路》就是生命的道路,我們所有的人都沿著它前行,通過巨大的艱難和困厄,懷著真實確知的目的走向一個肯定的最終目標。費里尼的哲學是正面而樂觀的。

《大路》在1954年威尼斯影展獲得銀獅獎,1956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此外還獲得許多的國際獎項。僅僅在紐約一地,它就持續巡迴上演了三年之久。費里尼指揮了電影的神奇,用人的生命價值和對人類最終命運的深刻知覺,震顫了我們的情感,啟迪了我們的靈智。

《大路》(La Strada/The Road)1954
導演:菲德烈珂•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
編劇:Federico Fellini、Tullio Pinelli
音樂:尼諾羅塔(Nino Rota)
演員:茱莉葉塔瑪西娜(Giulietta Masina)飾潔索蜜娜(Gelsomina)、Anthony Quinn飾藏帕諾(Zampano)、Richard Basehart飾傻子(The Fool)

■譯者:莊靈
■原(全)文刊於『劇場』季刊第四期(1965)的「費里尼特輯」中,所收錄的評論反映出費里尼創作正盛時期國內外影評及影迷的觀點。
■延伸閱讀:「2001年觀點回顧1965年的『劇場』雜誌」/李幼新
__________________
彌勒熊電影網:
http://orzmovies.com
舊 2007-10-11, 09:38 A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odobear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