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逛到這篇20歲世代 vs. 40歲世代的差異變化,覺得寫的很讚!分享改大家,
其中有一段提到:
從前每當送葬隊伍經過,荒腔走調的樂隊吹打,簡直在凌遲你的聽覺。但你是否發現,最近街頭送葬演奏忽然變得有「音樂會」的水準,不但中西曲目俱全,而且演奏達到職業行家水準?這是因為古典音樂科班出身的學生,紛紛下海搶喪葬飯碗的緣故。
另外,還有一段:
「高學歷,低成就」的錯亂
張雨生的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堪稱五年級世代最佳的寫照。當他們20多歲剛踏出校園時,躬逢台灣高科技開始起飛、新銀行等金融機構開放新設,報紙與廣電媒體解除禁令、新大學如雨後春筍般成立、民進黨政治版圖逐漸鞏固…,不論哪一個領域,都釋放出大量的機會給年輕人。因此,五年級世代的關鍵字就是「卡位」,從政治上的「童子軍治國」,到經濟上的「科技新貴」,五年級世代成為暴發戶輩出的世代,30歲出頭就得到超乎年齡的功成名就,先前沒有一個世代像他們這麼幸運,之後也不會有。
相形之下,「高學歷,低成就」的落差,卻是現今20’歲世代不可承受之痛。他們的學識條件強過任何世代,但除了高科技等少數行業外,就業市場開放給年輕人的機會大不如前,而且趨於低階性質的工作。他們的學歷向上攀升,自我期望也提高,但對應的工作層次卻遞降,研究生做大學生的工作,大學生做專科生的工作……,造成他們自我定位錯亂,卡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進退維谷,最後只有屈就於現實。上一代指責年輕人「眼高手低,放不下身段」,是一種完全缺乏同情理解的批評。
http://blog.career.com.tw/managing/...4&na_toolid=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