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jjhuang.tw
*停權中*
 
jjhuang.t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138
討論一下無仿..
被吐吵也無所謂,動動腦比較不會老年癡呆..

我覺得是觀察的時間點問題,
我是從20年前,大學每年錄取3萬人的時代觀察.估計全台灣大學生人數也就13萬人.
而現今大學生人數已經成長到132萬人,人數足足成長的10倍.
如果在的人100%可以念大學,在我的年代,大約只有不到10%可以念大學.
以當年10%的人數來算的確大學生是太少了...
以當年開始慢慢增加大學生的人數,政策我認為是沒錯的.

那時代,到處是家庭代工.
其一:30年前車毛線衣,30年後,這產業已經移到東南亞,又轉移到非洲去了..
其二:20多年前,也到處是電子零件的家庭代工.工作全部被鴻海統合走了.
但是如果當時沒有鴻海.一樣是流落到大陸,東歐其他國家去.
這需工作都不可能再回來.人力的升級勢在必行.

如果現在人力的結構跟當時一樣,失業的人口一定會更多..
原因就是不可避免的工廠外移.

現在大學生,不是勞動人口不能賺錢,投入市場養活老人.
但至少是消費人口.
如果現在的大學生,以當時的標準塞選,很多現在都會沒書念.有50%念到高中.
因為沒有足夠的訓練.找不到工作.窩在家裡.
因為一個人沒收入的關係,造成一個家庭支出緊繃.經濟更加蕭條.
也沒消費,也沒工作.應該是更慘.

有時我也覺得低估了基礎訓練的成效.
我當兵時,軍官帶了一台notebook供施工的工兵把玩.
國小畢業的工兵整天髒兮兮的,別說沒摸過電腦.英文字更是一個都不懂.
他竟然能透過記指令的位置,操作3d studio.
我想要是今日,他至少能念專科.有個電腦操作的工作.
我跟軍官都感嘆,很多人真的只是欠栽培.

現在跟當時比起來,整個大環境是不同了世界也不同了.

我們執行了一項制度(開放大學生人數),結果我們知道了.是差了點
另一個假設(緊縮人大學生人數),結果我們只能透過推演而來.
如果當時不論開不開放都更差.比較不差的那個政策就是正確的政策.

就好像:後有追兵,追的只有兩條路可選擇
一條要跳進糞坑,一條要跳進滾燙的油鍋.在當時跳進糞坑就是正確的選擇.
(呵呵.誇張了點~)

此外:
大學生太多,中階大學跟低階大學因為辨識度不高,造成怠惰的現象是存在的.
也需要解決.

廢話太多~趕快結尾.

如果現在仍然只有10%念大學,大學生比較不會怠惰.
但50%的高中以下畢業人口就業問題,會是無解的難題.
舊 2007-10-02, 10:22 AM #20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jhuang.tw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