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引用:
作者duron12
真的搞不懂你在講什麼了
你說的這些我是完全的贊同
我只是針對
現在的電腦產生瓶頸的地方是硬碟
這那裡有錯
雖然我們可以想辦法去避開他或是改善他
但如無法避免的時候
只要有用到硬碟的I/O的地方
那往往就是產生瓶頸的所在
而博土兄則認為持這種觀點的人得要回去重修計概
|
duron12兄說的不錯,也符合絕大多數人的情況
引用 tom's的文章
" 每一個使用者都可以簡單的找到答案,因為只需要打開你的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你會發現大部份等待的時間都花在啟動視窗或其他作業系統上,急急忙忙將硬碟機上的資料擠進主記憶體之中,雖然在過去幾年裡,需要啟動作業系統的時間有相當的節省,尤其是BIOS最佳化的工作居功厥偉,讓有些作業系統的啟動只需15~20秒,但是論起行雲流水般的順暢使用經驗來說,瓶頸仍然存在。
我們不希望等上30秒以上才能讓你的電腦就位,也不願意花20秒才能啟動應用軟體,甚至是要花幾秒鐘來關閉應用軟體也不想要吧!
另外一個重點是資料備份,如果讀取或寫入硬碟機要如此曠日費時,那花在每日資料備份或複製的時間,也就可想而知,但還是有可能花上幾分鐘拷貝整顆850 MB硬碟機到另一個儲存系統,但是如果要保存今日的影音視訊和照片等資料,那鐵定得多花些時間。"
" 無可厚非的,硬碟機的儲存容量躍進神速,遠優於其效能成長,這也是今日電腦最為人詬病的瓶頸所在,只要是開機、關機、啟動軟體、讀寫檔案或隨時移動大量資料進出,你都會因為硬碟機的運作而多有等待,較快速的硬碟機或輸出入介面會減少你花費等待的時間,但是儲存裝置導向的延滯時間,自然無法與多硬碟機高效能磁碟陣列系統(RAID)所能有的高速表現相比擬。
此外,我們無意在此吹毛求疵的妄加指責,事實上,我們也強調硬碟機製造商,在硬碟機發明的五十年中(IBM的305 RAMAC是1956年上市的),除了汲汲於增加儲存容量的努力中,仍不斷地從新的儲存技術中搾出更多效能。
後記
硬碟機效能的急劇改善如果沒有新技術的挹注,只是遑論建功,只要硬碟機的磁性磁盤當道,物理特性上的瓶頸限制是束手無策的,幸好下一世代硬碟機憑藉垂直紀錄技術(perpendicular recording technology),在容量成長到數個terabyte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增加效能。
Vista視窗作業系統也開始改善軟體使用的經驗,這個新的作業系統將會推出聰明的預先取入(smart pre-fetch)和諸如超級快取(SuperFetch)等新的快取技術,讓使用者可以將喜歡的應用軟體放進主記憶體之中,隨時可以立即使用,其他還有用快閃記憶體硬碟機(Flash hard drives),可以大量降低存取時間,但是得付出高昂的每gigabyte儲存成本,而且快閃記憶體還無法在資料傳輸率上打敗一顆傳統的快速硬碟機。
最好的折衷辦法就是快閃記憶體和磁性記憶體的組合,所謂的混合式(hybrids)硬碟機,這個技術可以允許作業系統或使用者設定較重要的資料可以有儲存的優先順序,讓延遲可以降低,進而改善整個電腦的整體運算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