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nzcym
你只看到實驗者用雷射為低溫氦原子減速成功的部分,
但是你沒看到 0.1 度 k 的氦原子在輻射了一點點熱量之後卻又從周圍的環境裡吸收了更多熱輻射的事實.
說來說去, 請教您老可有何妙法讓 [一鋼瓶室溫下的氦原子自發性的釋放熱量, 變成一攤液態氦] ?
NASA 和 MIT 是名聲很大, 但是失敗的東西也多. 討論事物不要見樹不見林, NASA 放過幾回載人沖天炮的故事您老還記得嗎? 還是多由 probe 撞火星的故事學點經驗吧!
|
你還在雷射雷射啊?都已經跟你說是去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結果了,NASA和MIT的結果會謬誤到拿諾貝爾獎?還是你沉迷在你自己創
造的物理和熱力學裡?這些個結果不是突然變出來的,是上個世紀一百年的結果。你要否認也行,貼個你寫的論文來瞧瞧再說!
見樹不見林?都已經跟你說實驗樣本了!人家實驗樣本是整個宇宙架構,你的例子會比NASA和MIT的有權威性?貼個你寫的論文來瞧瞧再
說!
[一鋼瓶室溫下的氦原子自發性的釋放熱量, 變成一攤液態氦] ,真實宇宙中的環境有很難嗎?近卅年天文物理的發展解釋的很清楚。都已
經講關鍵字了,拜一下辜狗大神不會很難吧?
NASA和MIT出的槌是很多,不過比起大濕級人物,我深信這兩個機構的正確性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