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小壞蛋
Elite Member
 
小壞蛋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3
您的住址: 偽大鬍子冰人XD
文章: 7,327
引用:
作者ikari
相信壞蛋兄相信硬碟博土的話不是因為他已經在硬碟界打混二十幾年的關係
而是已經瞭解他話當中的含意
如果壞蛋兄願意將這含意背後的技術原理講解一番,應該會有很多人樂意聽的。


ps.CPU也不是一直處在Full loading狀態

小弟不才,計算機慨論跟微處理機慨論這兩門課學的不好,不太能解釋的很清楚

幾個方向讓大家去換個角度來想好了

1.以PS來說好了,算100MB的圖需要等待的時間比較長還是寫入100MB的圖比較長?

說真的,以這個例子來說不是那麼的適合,因為只要有人硬要去辯說這是靠CPU跟RAM去作的動作

問題是,電腦有很多用途,並不是所有用途都是不斷的在讀寫

如果這個動作是需要不斷讀寫的,那強化硬碟的確是可以帶來速度上的進步

以一般的人來使用電腦來說,現在的硬體的確是相當足夠來運用,CPU也相當夠用

會讓人有速度卡在硬碟上的"錯覺",這時候換硬碟的確會有速度上的進步

但是在實驗室裡要跑模擬的時間,通常是資料讀進去,讓CPU跑個幾天幾夜(當然中間還是會讀寫)

這時候換15K RPM的HD跟7.2K RPM的HD的時間差異,會遠遠不如CPU時脈差個200~300MHZ

這兩個例子其實是蠻極端的例子,反應著兩個不同的需求

所以拿其中一個例子來以一蔽之的說"電腦速度卡在硬碟",就顯得以偏蓋全

這也就是為什麼硬碟博土兄會說:"你應該跟你們老師說: 老師需要重修計算機基本概論!"最大的原因

換硬碟的確是會帶來速度上的進步(廢話沒進步換心酸的啊),但要把所有問題都推給硬碟就說不過去了

2.硬碟轉速的問題,如果電腦速度真的是卡在硬碟,那為何目前主流轉速還是停在7.2K RPM?

會有人提說,因為SCSI利潤比較好,所以沒人肯下放10K到個人市場(WD是因為沒有SCSI負擔)

這是一大主因,另一大主因就是成本,還有我個人覺得的原因是真的有這個"需求"嗎?

談到成本,有些企業或是用途可以不記成本去追求速度,甚至用到類似I-RAM的儲存介面

沒記錯的話,三年前我就看過報導,SEAGATE的實驗室早就有20K RPM的產品

有因此就推出20K RPM嗎?為何還停留在15K RPM?是不是回到我提出的"需求"的問題?

硬碟是數大就是美的行業,同樣價格下會有更多人去選擇更大容量的7.2K而非小容量10K的產品
__________________
這年頭,討論區商家比玩家多;外行比內行更有說服力;粗製爛造的葉珮雯比用心寫的測試文更多回應
開始學著多去解決其他人的問題來取代嘴炮,就當作是一種回饋吧!
還在抱怨為啥沒有新的文章沒有好的內容,何不想想自己貢獻了什麼?
再見!咱們夢裡見

PS:你還在買雞排店的產品嗎....請睜大眼看清楚,以免成為下一個受騙的對象
舊 2007-09-22, 10:41 AM #4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壞蛋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