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old2chang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6
文章: 150
引用:
作者nzcym
毒物分析 sample preparation 才是問題的關鍵. 普通狀況之下檢體樣本不能直接打 MS-MS . 通常是絞碎 digest 之後做溶劑萃取, 再上 solid phase extraction. 做完初步純化之後再上 LC-MS. 有的毒物比較特別, 例如 STX, TTX 之類的東西不做 TMS 衍生物是過不了 EI, CI 這一關. 要是 peptide toxin, 那還得用 FAB-MS / flight time MS. (peptide 還是做 ELISA 比較簡便)

溶劑萃取是假設毒物沒有形成共價鍵才有用 (e.g. DDT, PCB). 要是毒物已經進行反應, 與 target molecule 形成共價鍵 (suicide inhibitor, 有機磷, 1080) 那麼還要做 digest , 把反應後的毒物由樣本中解離之後才能確定.

AA 是抓重金屬 (Hg, As, Pb, Cu, Tl 二仁溪綠牡蠣事件) 中毒, sample digest 尤其重要. 對於有機毒物幫助有限.

這些貴死人的雞絲小弟無緣摸過,很多操作程序只是看課本知道流程,送樣本給管理人去搞,不過樣本直接往機器灌並不是不必作前處理,而是不必死撐活撐實在沒招了才肯動用鎮所之寶

peptide 還是做 ELISA 比較簡便的先決條件是有商品化套組可用,小弟過去開發過這個東西,ELISA比較適合對號入座(就是已經鎖定要找哪個東西),其實目前單株抗體已經發達到可以針對非蛋白性有機物作偵測,所以有些常規藥物檢測也用ELISA

毒物檢查如果能從臨床症狀跟病人生理分析抓到方向會比較容易,散彈打鳥除非是大案子(之前有個蘇聯體系國家的政治人物被用Po 210下毒)往往時間到查不出來就不了了之
舊 2007-09-18, 11:46 AM #60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ld2chang離線中